文Ⅰ 冉曉東
松桃自治縣著力深化改革、擴大投資規模、發展壯大產業、推進城鎮化、強化要素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科學發展、奮力后發趕超。
當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的加快聚集,為松桃苗族自治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條件。加上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民族文化厚重、工業基礎較好、勞動力資源豐富,松桃后發趕超更加具備優勢。

作者(左二)在松桃自治縣城北工業園區調研企業建設。(戴 振/攝)
作為銅仁市乃至貴州省融入湘渝的“橋頭堡”,2013年松桃自治縣正抓住國家實施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和國發2號文件帶來的歷史機遇,圍繞“兩加一推”主基調,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加速、擴量、轉型、惠民”為目標,推進“五縣五化”戰略(環境立縣、產業富縣、城鎮興縣、民生和縣、人才強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文化旅游產業化、社會和諧化)的進程,著力深化改革、擴大投資規模、發展壯大產業、強化要素保障、推進城鎮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科學發展、奮力后發趕超,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加速就是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堅持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確保全縣經濟發展速度高于過去、高于周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按照銅仁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行預期目標和工作目標“雙目標管理”的要求,2013年松桃自治縣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20%、達到72.6億元,工作目標為22%、達到73.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預期目標為50%、達到112.5億元,工作目標為60%、達到120億元;財政總收入增長預期目標為25%、達到9.1億元,工作目標為38.4%、突破10億元大關。
擴量就是要擴大投資規模,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提升產業的支撐能力,做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想方設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迅速做大經濟總量。
轉型就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農業要堅持用工業理念來謀劃,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整體效益;工業要由“散”向“聚”轉變、由“單一”向“優化”轉變,從高能耗、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轉變;城鎮要從規模的擴張向擴容和提質并舉轉變,突出城鎮特色、繁榮城鎮經濟,建立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第三產業要加快發展現代旅游業、服務業、物流業、金融業及其他新型產業。
惠民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第一導向,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廣泛惠及群眾。
經濟的發展沒有一定的速度就談不上質量和效益,目前松桃底子薄、經濟總量小、發展不足,更加需要提高發展速度。因此,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揚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鼓起“撐桿跳”的勇氣,做大經濟總量。
同時,不能只顧追求速度而消耗大量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尊重經濟規律,實現有速度、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投資拉動”是目前松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縣上下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抓手”。同時要強化要素保障、推進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激發發展活力,實行生產要素和改革創新“雙因素支撐”,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產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松桃按照“產業富縣”的思路,堅持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雙驅動”,把壯大產業規模和優化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按照“優化一產、壯大二產、做強三產”的思路,構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優化一產,就是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作物的比重,提高畜牧業的比例,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壯大二產,就是充分發揮工業的支撐作用,形成工業主導型經濟發展的格局;做強三產,就是要把以文化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極,使之逐步成為支柱產業。
城鎮化建設將帶動醫療、教育、水、電、路、交通、房地產和第三產業等領域的投資,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據估算,一個農村人口轉入城鎮,收入和消費將增加4倍。因此,松桃要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城鎮興縣”的思路,籌城鄉發展,開創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按照“投資拉動、產業帶動、政策推動”,加快推進縣城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梯次明顯的城鎮體系;根據規劃和建設的需要,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向市場,千方百
計吸納社會資金、民間資金等參與城鎮建設和經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快推動城鎮化步伐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戶籍改革等各項配套改革措施,激發城鎮活力,為農民進城居住、就業、生活創造良好條件,全方位提升城鎮化水平。
松桃自治縣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突出,但這些優勢并不等于產業優勢,也不等于資本優勢,更不等于經濟優勢。要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必須將優勢變成資本,按照“環境立縣”的思路,把松桃打造成為投資熱土、發展“高地”。
要以高速公路和二級公路建設為重點夯實發展基礎,加強對外通道和縣內交通網絡建設,提高交通運輸綜合服務能力;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推進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努力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實施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建成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的新型農村電網,形成多電源點的供電環網,推進綠色智能電網建設。
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打造平安松桃、誠信松桃、高效松桃、文明松桃、開放松桃,努力激活內生動力,營造一個激勵創業、創新、創優的良好發展環境。
加大招商引資,實行嚴格的招商引資工作責任制,千方百計把客商“請進來”;做大做強政府融資平臺,拓展融資渠道,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民生一頭連著民利和民心,一頭連著內需和發展。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持久的動力,更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松桃要堅持“民生和縣”,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對于承諾的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以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的民生工作,縣委、政府將逐一拿出方案,落實責任,分解任務,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制保障的社會管理體系;抓好源頭治理,開展矛盾糾紛和信訪突出問題排查化解工作,做好重點領域專項治理;積極推進重大決策、重大工程項目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加大“網絡問政”力度,利益表達和訴求機制向各類弱勢群體傾斜,引導群眾理性合法表達訴求;抓好平安創建活動,大力構建“和諧松桃”,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維護全縣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通過多年的努力,松桃自治縣各項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發展平臺已經搭建、發展基礎更加夯實,加上外部機遇和內部優勢的有效聚合,松桃后發趕超的天時已到、地利已成、人和已備,只要準確把握形勢、進一步堅定信心,圍繞目標快干大干、對照任務狠抓落實,一定能開啟跨越發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