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航工業金城集團科協 黃周懷
習近平主席在中國科協八大上的祝詞中談到科協組織如何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時要求,“推動產學研結合,努力把更多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央書記處也要求科協,“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協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協組織就要建到哪里。”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工作者數量眾多,企業科協的工作目標就是服務好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服務好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圍繞這個目標,如何響應黨的號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力?結合金城集團的科協工作實踐,筆者認為企業科協組織應當為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充分發揮自己的橋梁、助手、平臺作用,為企業科技創新跨越發展服務,作出企業科協組織應有的貢獻。

金城集團業務主要包括生產航空機電液壓裝備、專用車、摩托車等產品,以及國際貿易、現代服務等多個產業,各產業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支撐,也相互獨立。集團內各產業之間的關系除了行政、資本、人員以外,技術上的聯系與相通是一個重要因素,以往各自為陣的科研體系,不能很好地實現對整體戰略的支撐。技術都是與單一的產品緊密結合,往往只有產品的優勢,缺乏技術上的優勢。某一產品或某一個人的技術水平雖然代表集團的水平,但在集團的戰略發展中體現不出來。金城科協在集團內成立了47家分會,充分協調利用好集團內外部的各種有效資源,把集團公司各事業部已有的研發體系和組織機構聯系起來統一在集團的戰略層面,在集團框架內整合企業技術資源,總體上去總結集團在主要技術領域的優勢與劣勢,明確我們的強項和弱項,確定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方向。如我們是靠液壓起家的,但我們手中掌握了哪些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液壓技術,我們在液壓行業是否有話語權?在摩托、專用車、航空燃油、環境控制等多方面我們的技術優勢在哪里?把產業的技術優勢放在集團戰略整體層面去系統思考、研究,企業創新發展的思路就清晰了。
有人說,金城的科技潛能就像一個含量很高的金礦,以往的狀態就像是各自買礦砂淘金;現在通過科協的橋梁作用,將現有的技術進一步冶煉、合成,做成金光燦燦的產品,能在市場上贏得更高的附加值,使金城的科技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與體制創新各有側重,但又相輔相成,是共同構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三個作用支點。其中,技術創新是核心,管理創新是基礎,制度創新是保障。技術創新的每一個環節要由管理創新來保證,企業進行和做好技術的引進、改造和開發,就需要內部管理制度和方法有效對應,用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推進企業技術進步,保證先進技術有效發揮作用。如何協調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這三者的關系,金城集團科協在集團公司領導下,采取了四項舉措:
一是根據集團公司又好又快發展的決定,制定集團公司未來的科技發展計劃。發展計劃對各產業關鍵技術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清晰的分析描述,明確重點,定出具體的工作步驟。
二是為適應大集團發展的需要建立或調整設計、研發機構。如近期成立的金城車輛工程機電液壓技術研究所就是一個因應集團公司戰略發展的舉措。
三是制定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從人才的培養使用、科技創新的規律等多個方面研究、探索大集團戰略下企業科技發展的有效模式和方法。為集團科技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
四是助力集團核心技術的形成和成長。集中有效資源,打破部門壁壘,將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提升到集團層面,扶植核心技術迅速做強,逐步形成核心技術對新產品的有力支撐,形成核心技術制造在產品競爭中的優勢,為集團公司的戰略發展服務,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集團公司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主要依靠行政的力量,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科技人員的群眾組織,有意識將科協組織和行政力量有機結合,努力打造為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的平臺。
一是打造學術研討的平臺。通過學術研討、學組活動等形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集團較為繁多的技術項目中選取能夠在相關領域較快占領國內技術高地,并能夠支撐產品形成市場效益的技術。為企業制定科技創新發展計劃提供技術、智力支持。
二是打造學習交流的平臺。建立與科技創新發展計劃相協調的學習機制。科協通過科普宣傳、學習交流、報告會等系列活動學習、宣傳科技創新計劃。在提高廣大科技人員技術水平的同時,通過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重點推廣核心技術,使這些技術 能夠在集團公司內部得到更廣泛的認知度,為核心技術的應用鋪路搭橋。
三是打造文化建設的平臺。推進“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設,為科技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通過論文征集、“會員工程”和各種專題的學習、競賽、評比等活動,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在出成果的同時出人才,使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為實現集團公司的科技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華。
黨中央對科協組織在我國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關乎到我國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立國戰略實施的成敗。企業科協組織在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當說是大有可為也是義不容辭、責任重大。金城集團科協在企業科技創新過程中的工作實踐,對企業科協來說是一個借鑒。真誠希望本文能為促進企業科協組織的工作交流做一點貢獻,探討提高企業科協工作水平的發展之路,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為實現中國夢服務。
1. 陳希.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新征程中更加奮發有為.企業科協.2012(4):4-5
2. 韓啟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深化拓展“講、比”活動內涵.企業科協.2012(6):6-9
3. 林左鳴.構建全新體系加快步伐開創集團公司管理創新工作的新局面.新金城.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