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記者 張天明
(責任編輯/蔣葉俊)
驚蟄之后,許多地方進入忙碌的春耕時節,俗話說:“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4月19日,記者來到黔西縣雨朵鎮登高村,卻看到農家書屋門口整齊地擺放著鋤頭等農具,十多位村民在閱覽室聚精會神地閱讀,有人正在書架上查找圖書,還有人在《貴州省農家書屋圖書借閱登記薄》作借閱登記……“現在是農忙季節,來農家書屋的人不算多。農閑的時候,這里人可多了。”村委會副主任、圖書管理員許定禮說。
登高村農家書屋設在村委會二樓,100多平方米,分閱覽室、借閱室等,有各種書籍2000多本,還有報紙和雜志。
“剛建成農家書屋時,村‘兩委’發動大家去看書,我們當時覺得農民種地就行了,看書有什么用?”村民周德貴說,“漸漸地發現農家書屋里的書很實用,對指導種植和養殖的幫助特別大?!?/p>
“中午天氣熱,趁著這個時間來看看書,學學怎么給地里的玉米降溫。我們這里土層薄,高溫天氣,玉米幼苗容易干枯?!敝艿沦F一有時間就來農家書屋,他的本子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降溫“秘笈”和“致富經”。
“老周,你把書上的知識和自家的經驗結合起來,去年在玉米地里套種黃豆,相當于額外收了300斤黃豆?我今年也想套種黃豆,向你取經去。”村民張安強約好了周德貴,下午到玉米地學習套種黃豆技術。
“以前靠天吃飯,現在科學生產,實現高產穩產,花費同樣的功夫,得到了更多的收入,不學習怎么行?”村民方學文說。

在農家書屋,村民學到了技能,找到了致富門路。圖為登高村村民在農家書屋看書。( 王 軍 /攝)
55歲的方學文曾因種地收入低,而選擇去廣州、深圳等地打工?;剜l后,2007年開始種植煙草,年純收入達5萬余元。以前遇到煙苗蟲害,方學文就如坐針氈,現在遇到這類問題,他會穩坐書屋,查找病因,對癥下藥。
農家書屋不僅讓村民們技高業強,也增強了他們抱團互助勇闖市場的信心,截至去年,全村烤煙種植戶已達7戶,種植面積120畝,年產值達30多萬元。
張家志是農家書屋的???,作為登高村的養殖能手,他最喜歡看養殖方面的書,他說:“2012年收入8萬余元,多虧了農家書屋的養殖指導方面的書?!?/p>
以解決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為主要目標的農家書屋,成為登高村人的“精神糧倉”和“智慧寶庫”,村民在這里獲取知識,指導實踐,愉悅人生。
但在三年前,登高村文化生活還十分單調,搓麻將成為主要的娛樂方式。登高村包村干部、雨朵鎮副鎮長張磊說:“農家書屋建成后,‘麻將屋’就慢慢減少了。通過學習,許多麻將高手變成了致富能手?!?/p>
“以前不要說農閑了,就是平時有點空閑,都要去打麻將,想起來真沒什么意思,現在搞生產才是硬道理,來農家書屋學習才有好辦法,忙活有收成,勞動能掙錢,讓人很開心?!弊谝慌钥磿膹埌矎娬f出了掏心窩子的話。
在農家書屋,村民學到了技能,找到了致富門路,三年前,人均收入只有1600元左右的登高村,2012年底人均收入達到4200元。
“你們學到致富經,我們學習持家道。”楊昌群放下手中的《怎樣接待客人不失禮》,打開了話匣子。
“現在到村里來的客人特別多,他們經常到我的小賣部買東西,我們的服務得到了客人的夸獎,農村人接待客人也不失禮啊?!睏畈盒Σ[了眼。
今年以來,登高村還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展了“讀書與致富”演講比賽、舉辦了“我的書屋我的家”等活動,同時,為留守兒童添置了圖書和棋類等。
“農家書屋既改變了登高村經濟生活的貧困狀況,也改變了文化生活的貧乏狀況?!庇甓滏傸h委副書記張天成說。
如今,雨朵鎮的農家書屋共有書籍26000多冊,平均每村2000余冊,到農家書屋學科學文化知識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