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慎海雄

習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定規矩,就要落實一些已經有明確規范的事情,就要約束一些不合規范的事情,就要規范一些沒有規范的事情。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對共產黨人來說,以自己被約束的“不舒服”換老百姓的“舒適度”,是天經地義的事。
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再響亮的規矩如果起不到約束作用、警戒作用,也不過是田間地頭的稻草人而已。要避免“牛欄關貓”,就必須把規矩立好,把自由裁量權壓縮得小一點,把“牛欄”扎得緊一點、細密一點,使“貓”無縫可鉆。從以往的工作看,大而化之、不痛不癢,看似“放之四海而皆準”卻根本不“著調”,是我們不少規章制度流于形式、最終淪為“牛欄”的主要原因。
強調老百姓的舒適度、滿意度,實際就是規矩的參照系問題。我們定的規矩是參照老百姓的現實感受和需求,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自說自話,關系到規矩的現實針對性。而規矩一旦缺乏針對性,也是白紙一張。“八項規定”之所以贏得全黨全社會的熱烈共鳴,在于其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各地各部門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踐中,都應當像中央制定“八項規定”那樣,以人民滿意為參照系,聚焦群眾的滿意度,把中央的精神和本地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在上級出臺各項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更具體、可操作的配套措施。只有這樣,定出的規矩才有分量。
唯此,黨員干部才能常懷敬畏之心,一心為民,身有所正,行有所規,位高不擅權,權重不謀私,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凝聚民心,不負人民重托。(來源:2013年第8期《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