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貴影,崔娟娟,丁術莉
(中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030051)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下,“智慧地球”、“讓物體感知”等概念時刻縈繞在耳邊,物聯網作為一個新名詞,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社會的信息技術熱點,成為了第三次技術革命,我國各省都在全力應用物聯網技術發展三大產業,著力建立屬于各省獨立的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產業鏈可以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
物聯網被譽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熱潮,它用途廣泛,遍及關系國計民生的多個領域。隨著物聯網核心技術的不斷完善及廣泛應用,物聯網已經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熱點。在我國,各省市都開展了物聯網建設的有益探索,山西省不能在新技術發展與應用方面落后于其它省市,有必要抓緊時間發展物聯網產業。更重要的是,物聯網的發展能夠為山西省轉型跨越提供支撐。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深入發展,各省市都對物聯網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物聯網發展體系中,江浙滬等地在技術研發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主要致力于傳感網的研發,而山西省在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方面起步較晚,但在物聯網的應用方面緊跟其他物聯網技術領先省市的步伐,早在2003年就開始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研制和應用,并在我國自動化控制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
目前,圍繞物聯網的應用,太原高新區初步形成了以羅克佳華為主,以亞泰電子、泰森科技、通威電子、理工天成、萬立科技、博華科技等科技公司為輔的物聯網企業集團。其中,羅克佳華主要致力于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研制和應用,作為物聯網技術的先行者,羅克佳華集中優勢資源,率先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節能環保、安全生產、金融監管、數字城市等領域,開發的一系列像能源事業、環保事業、公共事業等解決方案均成功地運用到了有關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亞泰電子在立足于有線電視系統的同時,努力致力于信息網絡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近年來研發了煤炭一網通監控系統、城市安防監控系統等核心產品;泰森科技研發的GPS機動車智能調度及報警系統等電子產品以及建筑市場IC卡管理系統、執法監察移動信息管理系統均為物聯網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通威電子致力于物聯網技術在消防領域的應用,目前企業已研發出多款防火控制器產品和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理工天成致力于物聯網技術在水文管理領域的應用;萬立科技主要致力于智能交通的研發與應用,其研發的DCS型超限檢測系統是專門用于高速公路收費站對過往車輛按總重劃檔收費的收費系統;博華科技開發的“物流行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已得到物流企業、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高度認可,應用進入快速增長期,其產品有物流行業專用移動數據采集器、物流行業車載GPS等。
1.技術標準不統一。物聯網所涉及的技術多種多樣,所以相關的標準也非常多,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出臺來規范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標準規范的缺失將導致整個物聯網產業的混亂,這將不利于山西乃至全國的物聯網發展。
2.核心技術靠引進,多技術融合難。在物聯網的一些核心技術領域,由于技術上的落后,我們仍不得不采取引進的方式,但這無疑會加大物聯網技術投入的成本,從而限制了物聯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此外,傳感技術、RFID技術,通信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眾多技術的融合,都是困擾物聯網發展的因素。
3.配套機制不夠完善。山西省目前尚無對于物聯網統籌管理的機構,政府雖然很關注,但是缺乏實質性的資金支持,尚沒有一系列規章制度來規范物聯網的發展,即物聯網技術發展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缺乏相關的制度支持、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于核心技術的研發,政府的扶持力度略顯不足。
4.發展規模小。雖然目前山西省已有不少企業涉及物聯網,而且圍繞物聯網的應用,但是這些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產業聯動效應明顯不足。同時,現有物聯網的應用數量仍不足以帶動產業的發展。在運營與服務環節中,運營商市場仍處于探索階段。
5.安全問題的困擾。在互聯網的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遭受黑客、病毒的侵擾,而物聯網所要實現的是“物物相連”的時代,對于黑客、病毒的攻擊后果將會遠遠大于互聯網,而且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人身、財產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首先,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生產方式、流通方式、管理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流通狀況,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率;其次,物聯網的發展對優化山西經濟結構具有促進作用,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使得生產、消費、分配、流通等環節的效率大大提高,從而優化了資源配置,優化了經濟結構;最后,物聯網的引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山西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運用SWOT方法對山西發展物聯網產業的環境進行分析。
1.優勢S:山西為資源大省,以煤炭等資源為基礎的資源經濟,為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條件,同時,在資源的加工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安全隱患,環境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也為物聯網的發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2.劣勢W:雖然山西省物聯網發展起步較早,但是產業鏈仍不完善,很多高端技術缺乏,比如:企業主要注重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善于應用軟件開發,但是缺乏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技術,且附加值和利潤較低;配套機制缺失,產業規劃落實不力;物聯網相關企業偏小,應用層次偏低,在國內影響力不足。
3.機遇O: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山西省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創造了物聯網巨大的創新空間;物聯網的發展可以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對山西實現經濟轉型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4.威脅T:全國各地競爭激烈,以無錫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實施標準和專利戰略,形成了全國物聯網產業核心與龍頭企業的集聚。珠三角地區重點進行核心技術突破與創新能力建設,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全國各地都將物聯網的發展提升到戰略角度,希望借機完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
由于現有條件比較薄弱,山西省直接發展物聯網產業較為困難,因此現階段應以借鑒為主,引用先進技術較為合適,通過引入先進技術促進物聯網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在引進中吸收、創新、發展,達到經濟發展和物聯網技術提升并舉的效果。可以借鑒無錫和其他省市成功經驗,發展適合山西省情況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模式,配合其他企業共同發展省內經濟,采取小產業推動大經濟、大經濟帶動小產業的方式,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到“十二五”末期,山西省應該使傳感器、RFID,短距離無線通信等基礎設施形成產業規模;推進物聯網技術攻關,發揮技術的支撐引領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和配套服務提供企業,扶持一批具有先進商業模式的運營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物聯網產業布局;規劃物聯網發展藍圖,實行標準戰略和專利戰略;利用物聯網切實改善人民生活,顯著提升山西省城市化水平。
近年來,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通過產學研政相關方面的合作,物聯網在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希望今后繼續保持這種發展勢頭。山西物聯網發展的特色及今后發展方向如圖1所示。建立并應用好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系統、自動監控系統、防火監測系統、遠程監控系統等。

1.加快標準體系的構建,掌握發展主動權。針對山西“重應用,輕理論”的發展基礎,要想掌握物聯網發展的主動權,必須整合國內研究力量,制定標準。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保障重點、急用先行的原則,建立高效的標準協調機制,推動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逐步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山西省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據國內外發展趨勢制定出物聯網發展的宏觀規劃,在信貸、稅收方面予以扶持,完善準入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企業和民間資本的有序參與。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環境,努力為物聯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應該保障相關信息的安全性,搭建一體化的協調平臺,制定出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為國內相關企業和民間資本的加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3.建立物聯網發展基地,聚集合力促進發展。物聯網基地的建立可以聚集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帶動物聯網的發展,促進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建立。物聯網的發展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合作,通過需求拉動、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鏈聯動來推進物聯網基地建設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4.整合產業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速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地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了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山西正處在經濟結構的轉型時期,國際代工或接受發達國家企業的外包訂單正影響山西經濟,應該借此發展物聯網和山西經濟。通過借助物聯網技術,將生產要素和供應鏈進行深度的高效率的重組和融合,實現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發展,加速帶動其他應用領域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和融合,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促使山西核心產業鏈良性循環發展。
5.抓好山西物聯網重點領域的應用推廣工作。(1)在煤炭煤層氣產業鏈的應用。利用物聯網建立煤礦自動化系統,合理調節作業班次與人數,改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使普通礦山變成智慧礦山;煤氣開采公司則推廣遠程數據采集傳輸、遠程啟停井、遠程井站視頻監控,建設智能化的煤氣層田,減少人工成本支出。(2)在環保方面的應用。應用物聯網海量集成技術、細化污染源監控系統全方位架構、強化數字環境管理;建立應用物聯網理念創新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有效鞏固山西省現階段污染減排成果。(3)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努力實現以物聯網為基礎的精確農業,如通過傳感器實時掌握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土壤等變化,及時調整生產與控制手段,提高農產品,避免農業生產損失,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向現代農業發展過渡。(4)在水利方面的應用。應用物聯網實時監測水位、水文、水質,管理水資源的利用情況,從而實時掌握河流和水庫的相關動態,及時發現問題為預防突發事故發生奠定基礎,實現水資源適度管理和調控目的,提高水資源管理效率。(5)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在每個建筑物或者企業廠區的總配電柜安裝能量采集傳感器并通過移動網絡實時傳送到政府主管部門的監控平臺,通過數據的統計、分析、預警功能,使政府有效地實時統計、監控各建筑物和企業能量消耗情況,及時調整監控措施和手段,達到節能減排目的。
[1]孔曉波.淺談中國主要城市物聯網發展現狀[J].移動通信,2011(1):27-31.
[2]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物聯網:山西轉型發展的助推器——山西物聯網產業發展調研報告[N].黃河新聞網—前進,2011-03-25.
[3]龍燕,韋運玲.制約物聯網發展的因素[J].通信管理與技術,2011(1):42-43.
[4]崔曉農.發展物聯網,為什么山西有優勢[NB/OL].山西新聞網.[2010-08-13].http://www.sxrb.com/sxjjrb/yiban/1008955.html.
[5]吳珊.無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與經驗借鑒[J].信息化,2010(33):172.
[6]于春,王郁.物聯網:誰掌握標準誰主動[J].決策管理,2010(7):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