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新新
2013年春天,災難中堅守的民眾,以及眾志成城的國人,讓世界再一次領略了“中國精神”。
2008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突然襲擊我國南方;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上午,四川蘆山發生7.0級地震。五年之內,中華大地竟然四次遭遇大的自然災害。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歡迎戰爭,歡迎自然災害,但災難既然降臨,我們只能沉著應對。
在抵抗外敵侵略的戰爭中,中華民族凝聚為一股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后,一盤散沙的中國人迅速團結起來,共赴國難,槍口一致對外,歷經八年時間,終于將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徹底打敗;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全民參軍的熱潮,社會各界紛紛解囊相助,歷經三年,終于將全世界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大國和軍事強國美國打敗。
在蘆山抗震救災現場,我們看到:中央領導第一時間趕赴地震災區,不顧余震的危險,四處查看災情,慰問傷員,指導抗震救災;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以最快的速度馳援抗震救災第一線,在道路沒有搶通的情況下徒步奔赴災區,在沒有大型挖掘設備的情況下,徒手從廢墟中救出傷員;來自各個方面的救災隊伍從四面八方奔赴災區,社會各界的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災區;每天約有1000余名社會志愿者奔赴災區搶險救援……
多難興邦。面對倒塌的房屋、損毀的道路,面對中斷的通信、電力、供水設施,我們沒有看到驚慌失措的人群,沒有看到孤獨無助、哭天搶地的表情,看到的是剛毅堅強的災區民眾,看到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共赴國難的“中國精神”,看到的是災難面前全國動員的“舉國體制”,看到的是一個民族在磨礪中前行,看到的是在抗震救災中凝聚起來的那種埋在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推動中國奮進的強大力量。有了這股強大的力量,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災難,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共同實現100多年來一直縈繞在中國人心中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