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麒麟貿易有限公司 蔡超輝
對于上市公司多元化與績效的關系,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選擇的樣本及實證方法的不同,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
高特(M.Gort)[1]從“多元化企業的獲利性”的角度對企業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多元化與利潤之間不存在相關性,并且各個行業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各行業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上存在差異,其中電子化工類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最高,石油和煙草類最低。美國學者羅美爾特(Richard P. Rumelt)[2]從戰略管理方面,對1974~1977年美國111家大企業關于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利潤的影響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得到結論:企業多元化程度與邊際毛利率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實行相關多元化的企業綜合績效最好,績效最差的是非相關多元化及垂直結合型企業;而過度多元化經營使協同作用降低,對企業經濟績效有負面影響,經營績效與多元化成負相關關系。Schoar[3]在2002年也證實了多元化公司的要素生產率比專業化公司的要素生產率高7%,但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會下降。而通過并購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公司,在新業務要素生產率提高的同時,由于“新玩具效應”[4],原有業務的要素生產率下降。
2002年,張衛國[5]等學者選取了滬深兩市共72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測度多元化戰略及企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進行設計,并通過建立回歸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對公司多元化戰略與經濟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多元化程度與經濟效益存在負相關關系。張兵[6]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成功取決于主營業務的充分發展與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不同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力完全不相同,競爭優勢也不盡相同。很多上市公司盲目多元化擴張,偏離了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結果原有的優勢遭到削弱,而在新領域又落入“多元化陷阱”。上市公司更應仔細考慮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究竟是什么,以及將來應側重于積累或培育哪些新的核心競爭能力。
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中國的上市企業,因此有必要考察上市公司的行業劃分標準及相關規定。作為上市公司劃分行業的標準,證監會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基礎上于2004年4月頒布了《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以下簡稱《指引》)[8]。該《指引》將上市公司的經濟活動分為門類、大類兩級,中類作為支持性分類參考,本文以該《指引》作為劃分樣本行業的依據。除了上述指引外,本文還采用專業化比率對多元化進行定性,即企業最大主營業務收入占所有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對樣本公司的業務類型進行分類,將其分為單一產品型、主導產品型、相關產品型及不相關產品型。
對于績效指標,由于我國現階段資本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資本市場缺乏公平的市場準入制度。單純的財務報表似乎可以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但是一些學者提出,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有被操縱的情況。因此,本研究采用市場績效指標Tobin’Q,從市場績效方面間接反映企業績效。企業的財務指標如凈資產利潤率(ROA)等作為一種直接反映企業實際經營成果的指標,在現階段用來衡量企業戰略實施績效是適當的。因此,選擇傳統的財務指標及Tobin’Q值作為市場績效指標對企業績效進行測度,從而達到對企業績效的綜合評價。通過將傳統的財務指標如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與市場績效指標Tobin’Q結合,對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與績效進行綜合比較研究,以便比較它們的差異,盡量提高指標反映績效的可靠性。
本文選取總資產收益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和市場績效指標Tobin’Q作為因變量,從多方面對樣本公司績效進行度量。多元化程度運用SR、赫芬達指標進行度量。公司資產間接反映了公司資源的多少以及實力的強弱。如果公司擁有過剩的資源和管理能力,這種資源的閑置就是一種浪費。為增加資源的利用率,公司會考慮將這些資源用于其他行業,就可能形成多元化發展。而且,內部資本可以成為公司多元化發展的資源,從而形成利潤閉環,促進公司多元化經營的能力。因此,將公司資產總額也作為一項自變量,但考慮到資產總額數值較大,故取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作為自變量,以便于計算、分析(見表1)。
本文選取行業、業務類型、行業數對樣本進行分類。

表1 自變量、因變量指標描述
樣本選取2012年深、滬兩市40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所選擇的三個主要行業分別為家電、交運倉儲及信息技術業,而家電行業根據其產品的不同分別歸屬于電子和機械設備兩個行業。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和研究的正確性與合理性、代表性,樣本公司的選擇標準如下:
(1)為使研究結論能代表行業特征,樣本選取了資產總額排名分別居交運倉儲及信息技術業前30%的公司,代表家電行業的樣本也是選取了電子、機械設備中涉及家用電器行業的資產總額排名列前30%的公司。這些樣本大都屬于該行業中處于領導地位的公司,其多元化以及績效指標,包括業務類型的選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由于ST公司己經連續2年虧損或存在重大異常,公司為了保住上市公司殼資源,通過關聯方交易增加公司利潤,其數據的可信度相對較低,所以樣本不包括ST公司。
(3)所選擇的樣本公司須在年報中披露分行業資料或類似能區分其各行業營業收入的資料。若樣本公司的業務涉及不同行業,對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0%以上(包括10%)的經營活動及其所在行業分別做出介紹。
利用統計軟件SPSS17.0對樣本公司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了總體描述性統計,具體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樣本公司各指標總的描述性統計
從表2可見,總體樣本公司的專業化率比較高,則其赫芬達指數也相對比較高。這與上文樣本公司的業務類型分布的結果分析相一致,即采取主導及單一業務型的樣本公司占據大部分比例,而實施多元化的樣本公司所占比例相對較小。資產總額對數指標的標準差比較大,說明大部分樣本公司的資產總額與其平均值之間差異較大??傎Y產收益率與凈資產收益率指數的標準差較小,說明大部分樣本公司的總資產收益率與凈資產收益率數值接近,差異較小。
方差分析的目的在于通過比較不同分類樣本組間的績效指標均值差異以確定多元化變量對績效的影響。表3是樣本按業務類型和行業數進行方差齊性檢驗的結果。

表3 方差齊性檢驗結果
從顯著性概率看(Sig=0.995),p>0.05,說明該指標組方差在α=0.05水平上無顯著性差異,而p<0.05,說明該指標組方差在α=0.05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
從上表可見,不同分類指標的各組方差在α=0.05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即方差具有齊性,應該選用LSD均值多重比較方法。
樣本按業務類型及行業數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見表4。

表4 樣本公司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
從顯著性概率看(Sig=0.995),p>0.05,說明各組間在α=0.05水平上無顯著性差異,而p<0.05,說明各組間在α=0.05水平上有顯著性差異。
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Tobin’Q的Sig>0.05,各組件均值在α=0.05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總體樣本公司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總體樣本公司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總體樣本的LN(資產總額)指標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顯著相關,且正相關,說明凈資產收益率指標與LN(資產總額)指標成正比。LN(資產總額)值越大,凈資產收益率值就越大;LN(資產總額)值越小,凈資產收益率值就越小。從總體樣本來看,企業的規模越大,則其凈資產收益率越好;相反,則越差。
通過對我國部分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與績效的相關統計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企業的資產規模會影響獲利能力,在總體或者分類樣本中與財務指標呈正比關系,即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大,則其在總體或分類樣本中的獲利能力就越強,相反,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小,則企業的獲利能力就越差。企業想要提高其績效水平,企業本身須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須有穩固的主業優勢和充足的剩余資源能力。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的業務類型、企業的規模等都可能影響企業的績效水平,這使得多元化程度和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
各行業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戰略。家電行業內部競爭十分激烈,利潤的不斷降低迫使許多家電企業不得不由專業化發展戰略轉向多元化發展戰略。交運倉儲業的產業集中度最高,未實施多元化戰略,而是根據行業特點實施專業化發展戰略,發揮其原有的資源優勢,利用原有經營資源,提高盈利能力。
企業無論是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還是專業化發展戰略,都應該努力提高其在核心業務上的基礎研發、經營管理能力,提高效率,贏得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同時,應進入該行業價值鏈的中上游,掌握行業的核心和基礎技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延長原有行業的生命周期的能力。在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及市場的情況決定是實施專業化發展戰略還是多元化發展戰略,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在新的行業中,充分發揮企業原有的優勢,產生相關業務的協同作用。
[1]Gort Michael.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2]Rumelt Richard P.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al,1982.
[3]Antoinette Schoar.Effects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on Productivity[J].Journal of Finance,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2002(57).
[4]哈羅德·孔茨,海因茨·韋里克.管理學(第九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3.
[5]張衛國,袁芳,陳宇.上市公司多元化戰略與經營績效關系實證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2002(11).
[6]張兵,朱建華,賈紅剛.我國農村金融深化的實證檢驗與比較研究[J].南京農業人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7]劉錦,陳志輝.中國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相關性與績效[J].經濟管理,2004(6).
[8]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J].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