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是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1],臨床基本技能是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招生規模日漸擴大,部分醫學院校的師資水平和臨床實習基地已不能滿足醫學生的需求,畢業生質量嚴重下滑。2010年教育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為醫學院校探索臨床醫學教育改革方向,發現臨床技能培養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奠定了基礎。我校在學習全國臨床技能競賽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汲取其中精華并予以改進,確立了技能訓練在醫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舉辦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臨床外科技能競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為避免賽制設計的缺陷,保證競賽公平、公正,競賽分初賽、復賽和決賽。共設比賽項目18項,參賽學生100人,分20個小組,要求各小組依次完成初賽的10個項目,初賽勝出的前12組進入復賽,完成復賽的4個項目,復賽中勝出的前4組進入決賽,完成決賽的4個項目,最終產生冠、亞、季軍。具體見表1。

表1 賽制設計與賽道布局
采取賽道式競賽,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真實臨床場景,以高仿真模型為操作對象,體現競賽性,兼顧觀賞性。賽道式競賽更能體現代表隊之間的競爭,便于比較,觀賞性強。要求參賽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同樣的順序,完成相同的項目。這種競賽方式在考查學生臨床外科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時,還可以考查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受師資與教學資源條件的限制,競賽共設置4個賽道,20個小組以抽簽形式分5輪(A1~5組、B1~5組、C1~5組、D1~5組)進行。時間設置為初賽每組60 min,復賽每組60 min,決賽每組90 min。見圖1。

圖1 賽道式
本次競賽內容參照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設置的外科學部分考點,結合我校特色,選取外科操作項目18項,項目分為基礎類、綜合類和提高類。基礎類項目為必須掌握內容;綜合類項目考查學生在掌握基礎類知識的前提下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類為專業性較強的項目,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項目設置見表2。

表2 臨床外科技能競賽項目設置
本次臨床外科技能競賽的18個項目涉及范圍較廣,競賽范圍與評分標準參考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的《臨床醫學實訓教程》,競賽目的明確,目標明晰,考查全面,評分標準客觀、準確、統一。本次競賽使學生對外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樹立牢固掌握基本技能、為今后就業奠定基礎的理念,為成功就業、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競賽中,初賽的10個項目,20個代表隊平均得分均及格;復賽換藥術、清創術、包扎術、導尿術4個項目,換藥術和包扎術兩項及格,項目及格率為50%;決賽腹壁切開與縫合術、剖腹探查術、闌尾切除術、離體腸管吻合術4個項目,僅離體腸管吻合術及格,項目及格率為25%,具體見表3。說明學生對外科學基礎類操作項目掌握較好,對綜合類與提高類操作項目掌握較差;平均分與標準差,最高分與最低分的組間差異明顯,雖與學生個人素質有關,但學校也應予以關注,注重因材施教。由競賽結果可知,強化外科技能訓練很有必要,且任務相當嚴峻,應當引起學校的重視并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以應對日漸激烈的就業競爭。
加強醫學生職業能力素質教育是接軌國際醫學教育標準、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是醫學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2]。“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嚴謹、細致、準確是醫學生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在注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同時,應意識到素質目標是其他目標的前提,由素質到知識,由知識到能力,實現全方位的提升。技能競賽的舉辦體現了社會、學校對醫學生基本技能的重視。學校應根據院校特色,探索體現辦學特點、突出人才培養模式、符合人才就業定位的醫學生實踐教學改革之路,為其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表3 南陽醫專第一屆臨床外科技能競賽成績分析(分)
本次競賽,在實驗中心教師的精心準備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為:(1)賽制設計合理,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2)采用賽道式競賽,體現了競爭性,兼顧了觀賞性;(3)競賽內容與臨床緊密結合,分級合理,考查不同層次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4)競賽范圍與評分標準有據可依,目的明確,目標明晰,內容全面,標準客觀、準確、統一;(5)競賽結果反映了現存問題,可引發對實踐教學的反思。存在不足:(1)模擬臨床場景與真實場景存在差異;(2)高仿真模型與人體存在差異;(3)學生基礎類操作掌握較好,綜合類與提高類操作掌握較差[3],反映學生還未完全實現從“學”到“用”的轉變,分析問題和靈活運用能力有待加強;(4)組間差異明顯,應注重因材施教。
競賽反思:(1)競賽結果表明,強化外科技能訓練完全必要,且任務嚴峻,應當引起重視并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可借助技能競賽,強化實踐訓練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臨床適應度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2)強化訓練必須以實驗中心硬件建設為依托,重視實驗中心的建設與使用,實現設備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競賽僅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既要防止為競賽而競賽的心態,又要發揮技能競賽在醫學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以競賽為平臺,促進學生技能操作水平與能力的提高和促進臨床實踐教學改革。
[1]厲巖,鄭競力,彭義香,等.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6):558-562.
[2]張龍祿,馮小君,費素定,等.質的研究在醫療語言學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2):142-144.
[3]鄧燕,張津銘,劉春艷.從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看醫學教育[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2011,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