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河,董 莉
(蘭州市城關區教育局,甘肅 蘭州,730030)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作為教育的對象,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有著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斷。重視和給予學生評價教師的權力,增強對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監控,有助于促進教師反思習慣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教育現實中,推行學生評價教師的工作卻引起了一些擔憂。首先,學生在參與教師評價的過程中是否能講真話。由于教師擁有對學生實行獎懲的權力,再加上傳統思想中“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往往不敢講真話;其次,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否客觀。由于學生年齡的限制,對教師了解的局限性,都會使教師和校方對學生參與教師評價的有效性產生懷疑。更有一些教師擔心那些“刺頭”學生會借此發泄不滿,攻擊教師,提出不合理的意見。
面對這些在調查過程中教師表現出來的顧慮,我們采用詞頻統計的方式,使用一些描述性的、學生自己的語言來界定他們對于教師的認可程度,進而將一些較為高頻的詞語摘錄出來作為今后學生評價教師的標準。為此,我們特意在5所學校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200名學生,以“我心目中的教師”為題進行了現場作文,共收集了30000多字文稿材料,并對結果進行了統計。
通過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有關教師外貌、性格、授課方式、工作態度、師生關系方面的統計,我們發現,在學生心目中,他們對于教師的評價主要來自職業道德、師生關系、專業水平、專業發展這4個方面。
其中,在職業道德方面,學生認為一位好教師應該具備溫柔、耐心、平易近人、公正、寬容、善解人意、平心靜氣、和藹、慈祥、幽默、負責、認真、和顏悅色、一視同仁、正經、活潑等性格特質。
在師生關系方面,學生認為一位好教師應該具備坦誠、無私、親近、沒有架子、理解、大度等性格特質。
在專業水平方面,學生對于理想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相對集中于教學能力、作業指導和教學質量這3個方面,其中有學生認為:“我眼中的教師他知識淵博,他好讀書,能給我們講許多的知識,除去書本外還會增加一些”;有的學生認為:“我心目中的教師,會為我們認真批掉每一項作業,哪怕一個字,一頁口算,一道題,對我們負責”;有的學生認為:“我心目中的好教師經常會讓我們做游戲,加深我們對單詞的印象,在這種有趣的課堂中學習,讓我們漸漸地愛上英語。”像這樣的描述還有很多,雖然童真的言語也許并不是那么客觀,但至少是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于外部世界一種真實的感受。因此,我們不妨靜下心來,以一種平靜、寬容的心態側耳傾聽,也許其中的只字片語會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幫助。
在專業發展方面,學生能夠涉及的話題并不多,主要包括教學方式、課堂調控、過程評價3個方面。
在教學方式方面,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教學方法獨特,并給我們傳授各方面知識,在上課時能把課外知識也融入進來”;有的學生認為:“他不會過分給我們施加壓力,而是教我們怎么學,怎么玩,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他對我們也很負責,每當有同學請教他問題時,他也會為他們講,也會認真思考。”
在課堂調控方面,有的學生認為:“每當上課時,教師總是能讓我們深刻地記住學過的知識,而且課堂上會說一些幽默的語句,總是能讓快樂充滿課堂”;有的學生認為:“我眼中的好教師是積極、活躍的,能吸引學生,讓我們喜歡上課,沉浸在課堂中。如果我們課堂表現好,讓我們適當輕松一下,勞逸結合,這樣可以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在過程評價方面,有的學生認為:“我心目中的教師有一張神奇的嘴,它說出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我最喜歡聽教師說‘很好!’當我們完成一件事,做完了作業,紀律變好了,教師都會說‘很好!’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給了我們自信,給了我們希望,于是,我又學會了鼓勵別人”;有的學生認為:“我心目中的好教師不會因為我做錯了一件事而否定我。”
根據學生對心目中理想教師的描述,我們大致勾勒出了一個評價標準,其中具體的評價細則均來源于第一手的文稿資料,我們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抽象概括。
職業道德方面:不根據個人偏好隨性對待學生、體罰學生;熱愛、關心、了解學生;體貼、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建立關系方面:信任、尊重學生,與學生關系平等、親密,值得學生依賴。專業技能方面:普通話標準,說話有感染力;字寫得漂亮;是電腦高手;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作業批改及時、認真,書面作業少,不以作業懲罰學生;了解學生,能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實踐活動。依此制訂了教師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教師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