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穎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淮安 223300)
康復機能評定學是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基礎課程和橋梁課程,它將醫學基礎知識與后期的專業知識及專業實踐技能緊密結合起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康復醫學知識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關系到康復治療師的實際工作能力[1]。如何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是每位醫學教育工作者都應思考的問題。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項目教學法得到了廣泛運用,筆者利用此法,根據康復機能評定學的課程特點,以肌力評定為例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案例。
上肢肌力評定。
通過學習可采用徒手肌力評定法完成上肢(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肌力評定。
掌握肌力的概念及臨床應用;熟悉影響肌力大小的因素;掌握肌力評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具備與病人溝通和與同學協作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體現愛傷觀念。
上肢關節分為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和指關節,將各關節的所有活動方向的肌力評定作為教學內容,時間為4課時。
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肌力評定是康復治療師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為學習重點。
肩關節是三軸關節,較為復雜,所以肩關節肌力評定為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能力培養的規律,在學習任務設置上采取由易到難的安排,即由單軸關節(肘關節)肌力評定到雙軸關節(腕關節)肌力評定,最后完成三軸關節(肩關節)肌力評定。
學生已經學過解剖學和運動學兩門醫學基礎課程,對上肢關節的骨性結構、關節類型以及運動軸與運動面有了初步認識,為該項目的完成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學生對形象知識的接受能力要比抽象知識強很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做中學”和“做中教”的策略,遵循認知發展規律,加強感性認識,并從感性認識逐漸上升為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再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指導完成拓展任務,從而增強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我校康復實訓中心占地1000余平方米,總投資100余萬元,設有多媒體示教室和運動療法室、作業療法室、理療室、中國傳統康復療法室、言語療法室、腦癱康復療法室等,為該項目的完成提供了與臨床康復治療場所“零距離”的環境設置及設備,使學生能在模擬的工作崗位上完成學習任務。
我校與我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及婦幼保健院3所三級醫院的康復科室有著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教師帶教經驗豐富,醫院設備先進、齊全,康復病人種類繁多,可以很好地滿足臨床實踐的教學需要。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通過學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通過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讓學生對評定過程中的體會發表意見,比較相互之間的差異并尋找產生的原因,探討避免發生錯誤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最后利用知識拓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表1 教學設計
提問、觀察、展示。
小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評價。
相關理論知識評價和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及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愛傷觀念的評價。
相關理論知識評價占20%;實踐技能評價占60%,其中組內評價占20%,組間互評占20%,教師評價占20%;素質評價占20%。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項目,不能讓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依賴基礎好的學生,在項目的總結評比中,需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2],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2)有利于團隊協作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以小組為單位,要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團結合作,同學間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意見,互相幫助、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3]。利用角色扮演教學方法,讓學生先練習,再在病人身上練習,然后進行臨床測評,病人也比較容易接受,這一點在病人維權意識不斷
按照目前專業課程學時,我們用于接受任務和展示成果的學時一般為2學時,而本項目教學的實施需要4學時,因而完全安排在學時內進行是不現實的;其次展示成果受學生分組多少、匯報內容豐富與否的影響,教學效率的評價受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授課的影響,若時間緊,則學生角色扮演的主題內容就要減少,甚至以陳述性匯報代替角色扮演[4]。所以教師要關注、鼓勵學生,定期進行考核,同時應積極進行課程改革,重視各課程教學的效率,推行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康復機能評定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項目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溝通及操作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陳慶亮,王小燕,倪剛.高職康復評定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8):799-800.
[2]游新娥,禹云.高職教育中項目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60-61.
[3]吳小平.對高職康復治療師班康復評定教學的總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2):194.
[4]嚴鵬霄,蘇純音.外科護理學項目教學設計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