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郭雪紅,李培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眾所周知,每一種藥物都是一種特殊的化學品,它的生產、銷售及質量控制和檢驗等環節都需要一定的基礎化學理論和技能支撐。基礎化學是藥品類專業必須設置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及職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基礎化學課程設置合理與否和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藥品類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的強弱。然而,多年來高職藥品類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設置存在諸多弊端,教學方法和手段也相對落后。因此,對基礎化學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全方位改革勢在必行。
筆者經過文獻調研發現,國內高職藥品類專業的基礎化學課程設置基本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沿襲傳統的本科院校課程設置體系,分別開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等課程,實驗課伴隨理論課開出,不單獨設課。由于這樣的課程設置方式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科性、系統性和完整性,往往出現教學內容的重復和交叉,且因缺少與專業課程的緊密聯系,致使專業服務性不強,被稱為“本科式壓縮餅干”。(2)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整合在一起形成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有機化學仍單獨設課,實驗課或伴隨理論內容開設或單獨設課。這樣的課程設置方式是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初步嘗試,具有解決了部分教學內容的重復設置、節約課時的優點,但也因為整合過于簡單機械導致教學內容之間不好協調的問題。可以說這樣的課程設置模式只是“課改路上的半成品”。(3)理論課程設置與“(2)”相似,實驗課程整合成基于工作過程的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的模塊體系[1],這種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置方式是職業教育中專業課程改革的潮流和趨勢,但是否適用于所有基礎課程,還有待商榷。不過在理論教學內容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單獨這樣設置實驗課程,顯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怎樣構建既遵循職業教育特點,又符合學科自身發展規律的課程體系成為每位職業院校基礎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它的許多理論和技能來源于實驗經驗的總結。因此,在基礎化學課程改革中需注重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培養途徑。基礎化學課程改革應該首先著眼于實驗教學改革,在實驗教學改革的基礎上調整理論教學內容,只有制定合理的配套改革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正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為基礎構建新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如何打破基礎化學原有學科本位的課程教學模式,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實驗教學體系,加強對學生基本實踐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基礎化學課程改革的突破點。
我校藥學專業及專業群2008年被立項為國家示范校地方財政重點支持建設項目。幾年來,項目組通過專業調研,確定藥學專業職業技術領域主要有藥學服務、藥品生產、藥品經營與管理3個方向,并提出“校院/企共育,按領域分方向兩階段”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專業平臺+職業方向的課程體系。在該課程體系中,基礎化學屬于專業平臺課程,主要培養上述3個職業方向共同所需的基本化學知識、技能。為做好化學課程對專業課程及不同職業方向的服務性工作,2009年我們對基礎化學課程進行初步改革。
首先,打破原有化學課程體系,篩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中所有與職業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其次,對篩選好的實驗項目進行優化,參照藥典中的分析方法,以經典藥物為例設計項目教學內容,以突出專業服務性;最后,把優化好的實驗項目按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目標由低到高的層次進行序化,形成不同教學模塊。整合后的實驗教學內容(見表1)呈現出系統性、規范性和專業服務明確性等特點,我們將這樣的實驗項目單獨設課,并通過增加實踐課學時(與理論課學時接近1∶1)來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通過這樣系統化的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這說明我們的課程改革方向是正確的。

表1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基礎化學實踐課程
我們對天津市藥品行業專家、我校藥學專業及其專業群的任課教師、在校生和往屆畢業生再次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的調研,了解他們對于基礎化學課程改革的具體看法和感受,得出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比如隨著現代儀器分析手段在醫藥分析領域的不斷應用,在基礎化學實踐教學環節,應多增加一些職業領域應用廣泛的儀器分析項目(如以藥典中的藥物分析為例開展光譜和色譜等儀器分析實驗);增加側重藥學、藥物制劑和中藥等不同專業的多個實驗項目以供選擇;刪減未來工作崗位上基本不用的一些老舊實驗,以更加簡便和主流的實驗來取代,如刪去電光分析天平的使用和遞減法稱量,用電子天平的使用和直接法稱量取代。
雖然實驗是化學學科的源泉[2],是化學直接經驗最有效的獲取手段,但受課程本身有限的學時和實驗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對更多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仍依賴于理論講授。因此,建立理實并重的雙課程體系是基礎化學課程改革的不二之選。
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3],依照基礎化學實踐項目需求、后續專業課程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目標需求的原則,我校對基礎化學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首先,突破傳統課程體系束縛,刪減重復老化知識,整合相似內容與相關知識;其次,緊密聯系專業,突出與專業密切相關的知識,構建專業服務性強、與實踐課程并行并重的理論課程體系(見表2),實現雙課程體系的和諧統一。

表2 肩負多重服務功能的基礎化學理論教學內容
成功的教學改革不僅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還要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基礎化學課教師,授課過程中如果不能密切聯系學生未來工作崗位需求,一味講授枯燥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如在實驗“溶液的配制”的教學環節,教師除講授溶液的配制方法外,還可聯系臨床藥物配伍禁忌,要求學生配藥前查閱“藥物配伍禁忌表”,了解什么電解質溶液可配什么藥物[4],幫助學生及早形成一定的職業認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可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如筆者利用Adobe Captivate軟件將每次實驗的重點知識和技能操作要點制成電子試卷(Flash格式,有標準答案,且有自動閱卷功能)供學生隨堂自我檢測,僅用一臺計算機就實現了隨堂幫助每位學生清晰地掌握實驗重點的目標。
教育要符合時代要求,順應歷史潮流,面對職業教育日新月異的改革浪潮,唯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需求。
[1]陳任宏,唐省三,崔英,等.基于藥品類專業工作過程導向的基礎化學教學模塊構建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7):8-10.
[2]潘倫,許新,何坪,等.《藥用基礎化學》“訂單式”實驗教學課程改革初探[J].重慶醫學,2013,42(6):712-713.
[3]姜大源.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05(8):11-15.
[4]田密,王莉艷,雷琪.電大護理專業“醫用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4(5):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