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甘肅蘭州730050)
建筑施工企業的“兩層分離”是指企業“管理層”和“作業層”的分離。分離之后,管理層和作業層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從控制角度看,由行政層級隸屬關系轉變為經濟合作關系;從利益角度看,由統一的組織利益分享轉變為不同的利益主體。這種轉變使雙方之間的討價還價成為常態,甚至引發沖突,給建筑施工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本文通過對管理層與作業層之間的博弈關系進行研究,分析了雙方持續合作的概率與博弈雙方收益的關系,得出無限次的重復博弈可以改變雙方的“囚徒困境”,控制道德風險。
在博弈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狀態下,具有信息優勢的代理人利用合約的不完全性,損害委托人利益以達到個人目標的行為稱為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包括兩個特征:增加自身效用和損害他人利益。代理人和委托人目標函數的不一致是導致道德風險的直接原因。Vivian W.Y(2011)等對香港建筑行業中采用的勞務分包系統對工程管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指出勞務分包具有高工作效率、專業化程度強等優點,但由于兩層分離下的信息共享及溝通延時等因素,導致該模式下的工程質量較低。
建筑施工企業兩層分離后,企業的效益是通過作業層的能力發揮和努力程度來實現的,但是努力程度和能力發揮是無形的,而且對它的監控很困難。作業層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很可能夸大施工技術能力,提供虛假業績材料,拖欠工程進度等,這加大了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實際的建設項目中,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與作業層的利益目標都是通過合同來追求自身的利潤最大化。實際上,簽訂合同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合同對博弈各方是否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從博弈論角度來說,造成“囚徒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雙方都有作弊動機。理論上講,這樣的“囚徒困境”博弈中的博弈參與者是沒有興趣合作的,筆者建立博弈模型如下:
(一)博弈的參與者。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就是博弈過程中獨立決策、獨立承擔后果的個人和組織,即管理層與作業層。
(二)博弈的信息。參與者對相應工程同時掌握必要的信息,如工程預算造價、工程進度計劃、目標工期、自然條件,以及市場建材價格信息、人工、機械信息等。
(三)博弈方的可選策略。管理層可以根據預先簽訂的合同條款按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支付作業層的工程款,也可以拖欠作業層的工程款;而作業層可以按合同條款積極施工,按時完成工程進度并保證工程質量,也可以消極怠工、拖延進度、影響工程質量,等待工程款的到位。
(四)博弈方的收益。管理層按時支付相應的工程款,得到按時完成、質量合格的工程;作業層完成合格的工程,得到相應的工程款。根據模型建立博弈收益矩陣,見表1。
1.對管理層來說,不管作業層選擇哪種策略,他們都會選擇拖欠工程款策略,因為這樣既可以提高工程效益,又可以利用拖欠款從事其他投資而取得拖欠款投資收益,即:a+d 或 f+d。
2.對于作業層來說,不管管理層如何決策,他們都是選擇消極怠工,因為那樣既可以得到相應的工程款,也減少材料和資金投入,取得不當收益,實現工程款投資收益就是其利益的最大化,即:b+c+e或b-c+e。

表1

表2 工程施工企業與勞務分包企業收益矩陣
對上面的收益矩陣采用劃線法分析表明,在管理層和作業層的一次博弈中,管理層的最佳選擇是盡量延期付款,作業層的最佳選擇是減少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盡量降低施工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兩個參與者都有占優戰略存在,那么,占優戰略是可預測的唯一的均衡,所以管理層和作業層博弈的均衡就是:建設單位延期付款而施工單位不積極施工。這個納什均衡對于博弈的某一方來說是理性的選擇,但是對于集體來說是一個最差的結果。管理層和作業層走入了“囚徒”的困境。
在博弈理論中,有限次博弈的“囚徒困境”中帕累托改進是無法實現的。在實際的建設工程當中,不能期望通過博弈模型本身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徑,只能通過適當改變博弈的規則,包括博弈的過程和博弈的收益,以及改變博弈雙方的理性水平和決策的出發點來達到相對較好的結果。
假設,某建筑施工企業A管理層正考慮進行勞務外包,最后選定的地點是甲地區。對于A企業來說,當地勞動力價格低廉是一個優勢,但劣勢是因為這是個新興市場,司法體制并不健全。于是,A企業選擇雇傭B勞務公司,并決定給它價值W的工資。假設,甲地區的市場工資為1,提供給B勞務公司的材料或機械成本也為1,如果項目順利完成,產生的總收入為4。那么,A企業優勢為1單位的投入成本可以換來4單位的總收入,凈利潤為3;劣勢是A企業將面對B公司的道德風險。例如,B公司可以挪用A企業1單位的投資成本,然后拿到市場上去賣,再去市場上尋求其他的工作機會;或者B公司可以選擇偷走A公司提供的資源。用樹形圖表示如下:

圖1 一次性合作(單次博弈)樹狀圖
(一)假設這次合作為一次性合作。企業A需要考慮支付給B多少W才可以使合作成功。問題在于,如果企業A支付給B的工資等于市面工資,即當W=1時,B將欺騙,只有當W足夠大,才能確保B對A的誠實守信,使B選擇誠實的動機大于卷款走人的動機,即W≥2,因此在均衡中W*=2。
結論1:在新興勞務市場,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盡管工資低廉,也要考慮風險,如果想要作業層忠誠的工作,必須開出100%的額外工資,因此,作業層市場的額外工資是100%。
(二)假設這次合作不是一次性合作。企業A打算進行長期合作,重復相互作用的概率是δ(即繼續合作的概率),計算企業A支付的報酬即W**。公式為:
今天欺騙的誘惑力≤δ[關系持續的收益-關系破裂的威脅]
其中,“關系持續”表示企業A繼續雇傭B,“關系破裂”表示企業A解雇B?!敖裉炱垓_的誘惑力”指假如B選擇在第一次合作欺騙,它將得不到應得的報酬W**,但是B攜款潛逃,得到收益為1;再去市場上尋找別的雇主,得到市場工資1,因此B今天欺騙的誘惑力為2-W**;“關系破裂的威脅”即B只能獲得市場工資即1;“關系持續的收益”即B只要為A工作,就可以始終得到企業A支付的報酬W**。可以推導出公式為:
2-W** ≤δ(W**-1)
由于是長期合作,則“無窮多個 W**”=W**/(1-δ),“無窮多個 1”=1/(1-δ),公式演化為:
2-W**≤δ[[W**/(1-δ)-1/(1-δ)]
得出:
2-δ≤W**
如果δ=0,W**=2=W,即一次性博弈,明天不可能再繼續合作了;如果δ=0,即合作關系將會一直持續,W**=市場工資1,如果δ=1/2,即關系持續的概率很小,W**=1.5。
結論2:(1)即使關系持續的概率很小,管理層A所支付的薪酬W**仍然小于一次性博弈所支付的薪酬W,而且,多次博弈即持續性合作會帶來最低的薪酬支付。(2)如果希望持續關系中今天能夠促成善行,那么明天必須要有一定的獎賞;如果對明天的加權或者說對關系持續的預期較低,那么獎賞就必須足夠大;如果明天的概率不是很大,那么獎勵就必須豐厚。(3)由以上假設和數據推理可以得出,在一個正在進行的關系中,對于將來獎勵的承諾和未來懲罰的威脅會為現在的好行為提供激勵。
本文運用博弈的經典模型——“囚徒困境”,對建筑施工企業管理層與勞務作業層之間的博弈進行分析,得出在管理層和作業層的單次博弈中,個體行為選擇的理性導致次優策略的選擇,出現不道德選擇的路徑鎖定。管理層和作業層經過重復博弈可以改變博弈雙方的預期收益判斷,以及博弈雙方的理性水平和決策的出發點,進而影響到雙方行為選擇的改變。通過對管理層與作業層重復博弈的案例分析,計算管理層支付薪酬與重復相互合作概率之間的關系得出,重復博弈的次數越多,管理層所支付的薪酬越低,其支付越趨向于市場平均工資,管理層的成本也會更低;作業層選擇在首次博弈中欺騙所獲得的收益會小于持續合作帶來的收益,因此管理層和作業層都會選擇持續合作,從而走出“囚徒困境”,更好地預防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