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浙江杭州310018)
我國政府補助準則中指出,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具有無償性、直接取得資產等特征,其主要形式有:財政撥款、稅收返還、財政貼息、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政府補助按其關聯情況分類可分為兩種: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作為國家財政實施的一種手段,是政府與上市公司財政關系中非常突出的一個方面。
1.保牌動機。上市公司往往是當地的龍頭企業,是地方經濟的支柱,對提高當地知名度,減輕政府就業壓力,增加當地稅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因為證監會嚴格的審核制度使上市公司資格成為一個十分珍貴的“殼資源”。因此,當上市公司虧損進入ST行列,面臨退市的危險時,當地政府往往會給予上市公司大量的財政補助,從而達到繼續保持上市公司資格,發展當地經濟,穩定社會就業的目的。
2.融資動機。為了爭奪更多的資源,地方政府會積極參與當地企業的盈余管理,以幫助本地區的企業贏得上市資格和配股權。而政府補助正是上市公司參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
3.競爭動機。政府補助是政府財政扶持某一產業的重要手段。通過政府補助,使這種產業迅速發展,在國內或者國際贏得競爭優勢,從而提升當地經濟總量,促進就業和反哺財政。
盈余管理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資本市場上市、配股的原因。上市公司基于在資本市場上市和配股的原因對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我國的證券法規定,公司上市的最基本條件是在上市前三年必須連續盈利。因此,為了符合上市條件,企業往往會對利潤進行粉飾。同時,上市公司一個較好的盈利能力會推高公司進行配股的股價,這也促使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
2.經營管理的契約動機。在企業中存在一個三角的契約關系:首先是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契約關系。一般來說經營者的薪酬、升遷都與公司的業績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些動機將促使公司的經營層對公司業績進行粉飾。然后是債權人與所有者的契約關系。企業為了更好融取資金或滿足債權人的要求,往往會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粉飾。
3.避稅動因。企業為了降低稅負、減少現金流出,也會盡量降低凈收益。另外,企業也會利用一些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將收入轉移到優惠期間確認,將費用轉移到其他期間確認,以達到減少稅負和增加利潤的目的。
截至2012上半年,在265家浙江上市公司中,共有243家上市公司或多或少的得到政府補助,占浙江上市公司總數的91.70%。這243家上市公司共獲得21.66億元政府補助,其中45家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每家均高于1 000萬元,政府補助總額達到15.69億元,占浙江上市公司政府補助總額的72.40%。新湖中寶上半年獲得了2.18億元的政府補助,成為政府補助最多的浙江上市公司。
表1將上述45家獲得1 000萬元以上政府補助的企業所在行業進行了統計。受宏觀經濟影響較深的周期性行業成為了政府補助發放的集中地,共涵蓋了11家各類制造業企業、7家紡織服裝企業、6家房地產企業,總補助金額達到8.62億元,占45家企業所獲政府補助的54.93%。制造業之所以一直是接受政府補助最多的行業,主要是因為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托。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的經濟危機,使我國的制造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幫助上市公司渡過難關,政府給予了這個行業的上市公司較大的補助。安防、文化傳媒、生物醫藥等高景氣或受到政策支持的行業內企業也獲得了不菲的政府補助。安防龍頭大華股份和海康威視分別獲得了高達5 604.6萬元和1 235.14萬元的政府補助。

表1 2012上半年政府補助高于1 000萬元的浙企行業分布
如表2所示,2011年,政府補助的金額已經達到了41.7億元,全省已接受補助的上市公司的平均補助額已經超過了兩千萬。2010年相對2009年的平均補助額環比增長率達到了66.18%,而2011年的平均補助額相對2009年更是增加了兩倍還多,增長幅度十分之大。同時通過將政府補助金額與公司凈利潤的比較,我們得到有5家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甚至超過了其凈利潤,天邦股份政府補助與凈利潤之比更是高達498.47%。公司的盈利完全依賴于政府補助。由此可見,地方政府近年來越來越傾向于給予上市公司補助,補貼收入項目已成為上市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

表2 2009-2011年浙江上市公司接受補助情況
如下頁表3、4所示,2011年度新湖中寶、寧波銀行、大東南、雅戈爾等成為獲得政府補助最多的10家浙企,政府補助總額達到16.70億元,凈利潤總額為123.48億元,政府補助與凈利潤之比達到13.53%。而新湖中寶2011年獲得了近5億元的政府補貼,占到了其當年利潤的35.15%,公司當年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補貼。更為極端的是,ST金頂2011年獲得的政府補貼占其利潤的219.01%,公司盈利完全依靠政府補貼,從而避免被摘牌的危險。另外還有大東南、巨龍管業獲得的政府補助均超過凈利潤的1倍。
而如表4所示,在2012上半年,獲得政府補助最多的10家浙企共獲得8.61億元的政府補助,但其凈利潤總額僅為22.13億元,政府補助占到凈利潤的38.93%。這一比率相對2011年13.53%將有2倍還多。2012年上半年獲得財政補助前10家浙江上市公司,其財政補助與凈利潤之比與用2011年度財政補助除以凈利潤后獲得的數據相比較,均有所增長。由此可見,各個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利益考慮,利用政府補助這只“有形的手”正越來越伸入到經濟社會中。

表3 2011年度獲得政府補助前10名的浙江上市公司

表4 浙江上市公司2012年上半年財政補貼前10名
如表5所示,我們從2012年的243家上市公司中選出了7家財務困難的上市公司,發現這7家經濟運轉困難的上市公司都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政府的巨額補助,有三家上市公司的補助金額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士蘭微的政府補助金額達到了凈利潤的374.6%。而且從2007年開始,浙江就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因為虧損退市。從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政府正在幫助企業走出財務困境,從而避免被退市的風險。

表5 7家“困難”浙企相關財務數據
地方政府往往為了維持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等原因,常常向當地企業伸出“幫助的手”,幫助他們渡過經濟難關;從上市公司自身角度來講,利用政府補助來達到企業順利在資本市場“圈錢”或扭虧為盈等目的,這些都只能解決公司短時間的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一個上市公司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注重自身的發展,提升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提高公眾的忠誠度,這樣才能形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
1.轉變地方政府角色,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完善資本市場。從上文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績效,往往會利用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幫助上市公司走出困境或融取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社會的公平性受到損害,構成擾亂資本市場經濟秩序的因素。地方政府應該轉變角色,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上市公司要可持續發展依靠的不是外界的幫助,而是應該轉變自身的經營理念,逐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制勝之道。
2.加強審計力度,規范政府補助資金使用。要加強對使用政府補助上市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及批復政府補助的政府部門的財政審計。在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中,我們應該重點關注上市公司是否對政府補助進行了正確的劃分,是否將收益性補助計入當期損益,將資本性補助計入遞延收益。在政府審計中,要增加對資本市場的關注,從促進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和建立公共財政框架角度,增強對財政補貼審計,揭露和防止擾亂資本市場和地方財政事務問題的發生。
3.規范補助規則和程序,提高補助透明度,完善披露制度。政府應制定詳細、透明的政府補助規則和程序,避免暗箱操作。同時應該進一步完善政府補助的信息披露,要求披露政府補助的屬性,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資本性補助和收益性補助的混淆誤導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