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程振宇
(承德醫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動物攝取某種新異的味覺刺激后,若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內臟不適,動物便可“記住”這種食物的味覺特征,減少或拒絕攝取具有相同味覺特征的食物,這種行為的變化過程稱為條件性味覺厭惡學習(CTA),是動物避免重復攝取有毒物質的一種重要學習機制。味覺對于調節攝食,控制體重起著重要作用。脂肪細胞產生的瘦素(leptin)能夠調整食物的吸收、能量的消耗和體重。目前認為,味覺器官是leptin作用于外周的靶器官之一,leptin通過與味覺細胞的ob-Rb受體結合抑制機體對甜味物質的反應,降低味覺感受器的敏感性。因此,由leptin引起的味覺改變可能參與了對食物吸收的調整[1]。本研究通過建立大鼠CTA模型,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法觀察了CTA模型大鼠舌乳頭上皮leptin表達的變化。
1.1 實驗動物分組 清潔級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體重250-300g,購自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SCXK(冀)2008-1-003)。大鼠隨機分為CTA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大鼠,兩組均進行口腔插管手術,建立模型時CTA組腹腔注射LiCl(20ml/kg)、對照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20ml/kg)。
1.2 CTA模型的建立
1.2.1 口腔插管手術:大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鈉(45mg/kg)麻醉,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上,暴露頂骨。將醫用單孔聚乙烯管的一端,由皮膚切口處經耳眼間皮下組織導入大鼠頰部并穿入口腔,在口腔內加一墊圈固定;在頂骨表面固定兩個螺絲釘,將導管上端用牙托粉固定于螺絲釘上,傷口處灑上滅菌結晶磺胺消炎。
1.2.2 建立模型:口腔插管手術后3-5d,經口腔插管向口腔內注入0.2mol/L蔗糖溶液5ml,5min內注完;20min后,腹腔注射0.15mol/L的LiCl(20ml/kg)。禁食禁水12h后,用兩瓶法測定水和蔗糖的攝取量。如果對蔗糖的攝取量小于0.5ml,說明建立了一次CTA,重復建立3次予以鞏固。
1.3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leptin的表達 造模成功后,大鼠腹腔注射25%氨基甲酸乙酯(2g/kg)麻醉,打開胸腔暴露心臟,經升主動脈插管,150ml生理鹽水快速灌流沖洗,然后用4%多聚甲醛灌流固定1.5h,取舌,入4%多聚甲醛后固定4-6h,常規石蠟包埋,連續切片,片厚5μm。采用SP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觀察大鼠舌leptin的表達,兔抗leptin多克隆抗體(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1:300稀釋,DAB(美國Sigma公司)顯色,蘇木素復染。陰性對照以PBS代替一抗。
1.4 切片觀察和細胞計數 每只大鼠觀察5張切片,每張切片在200倍顯微鏡下取6個視野,Image-Pro Plus(IPP)分析軟件系統自動計數兩種舌乳頭上皮限定面積(絲狀乳頭和菌狀乳頭,270μm×250μm)內陽性細胞的數目,換算為單位面積內leptin陽性細胞數(/mm2),取平均值作為該舌乳頭上皮leptin蛋白表達的相對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兩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上皮均可見leptin免疫反應陽性細胞,leptin陽性產物位于細胞質,呈棕黃色。與對照組比較,CTA組大鼠舌乳頭上皮的染色明顯加深,且CTA組大鼠舌絲狀乳頭、菌狀乳頭上皮leptin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附表。
附表 各組大鼠舌乳頭上皮leptin的表達(±s,單位:細胞數/mm2)

附表 各組大鼠舌乳頭上皮leptin的表達(±s,單位:細胞數/mm2)
組別 n 絲狀乳頭 菌狀乳頭對照組 10 84.66±6.23 60.91±17.25 CTA組 10 173.55±15.07 179.42±26.13 P <0.01 <0.01
leptin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蛋白產物,主要在脂肪組織中表達,被認為是一種飽食信號,主要調節能量平衡和控制體重。向遺傳性肥胖小鼠(ob小鼠)的腦脊液注入leptin后,小鼠的進食量明顯減少,體質量也逐漸下降[2]。Monteleone等[3]和Waelput等[4]發現,leptin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一是通過作用于下丘腦的攝食中樞產生飽脹感,從而抑制攝食行為;二是作用于其它組織的leptin受體,包括肝、脾、肺、腎、心、胰腺等,直接或間接發揮生物學效應[5]。目前,有研究認為leptin也可作用于味覺器官。
動物建立味覺厭惡學習后,有惡心、嘔吐、腹瀉等內臟不適的表現,對攝食的適應性調節能力降低,進而導致胃排空的延遲。leptin水平及其受體表達的多少和性狀的改變,可以改變胃的順應性,抑制攝食,延遲胃排空。原因是leptin可直接激活迷走神經傳入神經元,刺激信號通過迷走神經到達孤束核(NTS)刺激leptin敏感神經元,再作用于下丘腦外側區(LH)、下丘腦腹內側區(VMH)及弓狀核(ARC),抑制胃的運動和攝食,因此提示leptin能夠調節攝食、調節胃排空[6]。近年有研究報道,leptin還能影響小鼠的記憶和學習活動。敲除leptin受體基因的db/db小鼠,依然能建立條件性味覺厭惡學習,但卻加快了CTA的消退過程,原因可能是leptin受體差異性地分布于CTA相關腦區[7]。另外,leptin可能通過杏仁核、海馬、皮質、臂旁核的leptin受體發揮作用,而且leptin受體在CTA大鼠腦內神經元中表現出內移現象,表明在CTA的形成和維持中,leptin受體的活性或功能發生了變化,提示leptin在味覺和內臟信息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8]。而CTA也是味覺信息和內臟信息發生整合作用的結果,動物建立CTA后是否會影響外周器官—舌leptin的表達,目前尚未見相關報道。
本研究發現,大鼠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及輪廓乳頭上皮均可見leptin表達,并且CTA大鼠舌絲狀乳頭、菌狀乳頭上皮leptin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大鼠;因此提示CTA影響了leptin蛋白在舌乳頭上皮的表達,進一步闡明了CTA和leptin蛋白的關系,充實了CTA理論,但相關機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1]Shigemura N,Ohta R,Kusakabe Y, et al. Leptin modulate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weet substances by influencing periphera taste structures[J].Endocrinology,2004,145(2):839-847.
[2]王田.瘦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18(28):3525-2526.
[3]Monteleone P, DiLieot A,Castaldo E, et al. Leptin functioning i eating disorders[J]. CNS spectr, 2004, 9(7): 523-529.
[4]Waelput W, Brouckaert P, Broekaert D, et al. A role for lepti in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an in immune response [J].Curr Drug Targets Inflamm Allergy 2002,1(3):277-289.
[5]李久紅.對瘦素的進一步認識[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 17(1):76-78,82.
[6]于衛星,魏良洲.瘦素與胃排空[J].國際消化病雜志,2007,27(6):428-430.
[7] Ohta R, Shigemura N,Sasamoto K, et al. 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learning in leptin-receptor-deficient db/db mice[J]. Neurobiol Learn Mem,2003,80(2):105-112.
[8]韓蓁,閆劍群,宋新愛,等.瘦素受體在條件性厭味大鼠腦的表達[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3,24(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