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海華 吳家鋒 王維源
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成為戰斗力的基本形態,對油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成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涉及各級油料機關、各層次油料保障實體、各個油料科研院所及各類油料裝備等,涵蓋了軍隊油料工作的方方面面。從OLT的角度探析油料保障能力生成問題,有利于優化其生成過程,加速推進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
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級油料機關都應制定相應的生成規劃。制定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總體規劃的依據包括能力現狀與生成需求、能力生成的一般規律與做法、能力生成可借鑒或受約束的條件等;其內容包括能力生成需求探索與明確、生成現狀分析與趨勢預測、生成策略制定與調整、生成過程與各類資源安排等。
這里的能力要素既指相對于整體油料保障能力而言的具體業務能力,又包括能力構成要素的質量提升,如信息化油料裝備與設施的研發與建設。圍繞體系作戰需求,研發與之相適應的油品、油料裝備,培育合格的油料保障人才,完善實用的油料保障信息系統,形成適應體系作戰需求的油料保障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是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對該階段的基本要求。
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既是靜態能力構成要素科學整合和配套的結果,更是具體能力要素密切協調發展的產物,其生成必然包含整合能力要素,進而形成整體合力的過程。能力要素融合的核心環節,在于各級油料保障實體不斷強化基于信息系統的油料保障集成訓練。通過訓練,挖掘油料保障能力要素形成與提升過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同時又反過來促進能力要素形成。
一是能力生成的各階段業務活動的內部協調與管理。從當前情況來看,特別是油料保障基地建設、代儲國家成品油建設等,建設投入多、周期長,應推廣應用項目管理方法,實行嚴格管控。二是能力生成的各項業務活動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包括油料保障能力生成的資源分配、各階段的信息共享等。三是能力生成的整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與管理。
OL(Organizational Learning,組織學習)的概念于1963年提出。當前,OLT(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組織學習理論)研究已成為全球化變革背景下的重大課題,OL作為克服發展障礙、持續推進變革的最佳工具取得了飛速發展。關于OL的定義,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本文立足自身專業視角,結合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過程,對OL做出以下定義:OL是指為了形成和提升核心保障能力,圍繞信息和知識獲取,通過改進學習過程、改善組織行為、優化組織結構等方法來提高油料保障系統在動態環境下的適應性,促進油料保障系統發展,以實現能力生成目標而進行的持續創新過程。
一是助推能力生成。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過程離不開知識轉移和創新。通過能力形態轉變,實現油料保障知識獲取、積累、傳播、應用和創新,這一過程必須依賴學習。二是促進能力提升。通過建立有效的OL機制,用先進的油料保障知識和技能開展優質、高效的油料保障訓練與實踐,并充分認識、利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發展機會,方能提升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同時,油料保障新知識的獲取與接受,新一代油料裝備的使用與保障,油料保障新技能的掌握與訓練等,都依賴于OL。三是加快能力循環進化。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需經歷一個從產生→成長→保持→提升→釋放→恢復∕再生的周期。OL在生成周期各階段的應用,必然對要素維的改進、結構維的變革、運行維的調整等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進化的助催劑。
結合OLT的觀點,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過程包括3個學習環,即油料保障潛能學習環、勢能學習環和釋能學習環,如圖1所示。
一是油料保障潛能學習環。油料保障資源包括油料保障人員、油料裝備、設備設施、信息等各種資源。資源與潛能之間存在互動關系,由此構成一個封閉的回路。一方面,油料機關首先要進行總體規劃與設計,分析生成需求、現狀并制定戰略,而后獲取并建設能力要素;另一方面,隨著環境、任務的變化,油料保障潛能的內涵得到進一步拓展,將對保障資源產生新的需求,如信息技術在油料保障中的應用即是對需求的反應。潛能學習的結果是使油料部門更好地掌握油料保障能力實體性要素的種類、功能及數量,油料保障力量的可能效果集,油料保障行動的可能組合集等。

圖1 基于OLT的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過程模型

圖2 基于本體論的油料保障能力生成的知識轉移和創新模型
二是油料保障勢能學習環。一方面,油料保障能力生成的各種要素進行綜合和集成,在保障任務、對象等約束下,通過油料保障訓練、保障實踐等活動,實現油料保障能力要素的有機結合,使潛能更為充分地轉化為勢能;另一方面,隨著戰爭環境、軍事需求的變化,油料保障勢能的內涵得到深化,對潛能產生新的需求,如根據訓練結果對油料保障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等。勢能學習環的結果是實現油料保障能力要素的交互與融合。
三是油料保障釋能學習環。油料保障釋能與保障對象、任務、時空等條件緊密相關,可根據具體條件、要求,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對保障釋能進行評估,以查找其優勢與不足,從而促進釋能學習環的優化和發展。同時,根據油料保障釋能轉化的結果對勢能、潛能和資源形成反饋,促進勢能、潛能和資源的發展。通過釋能學習,可得出哪些能力達到要求、哪些能力存在不足、哪些能力需要提升等。
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生成過程離不開組織知識的轉移和創新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看,OL知識可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廣隆提出的知識轉移SECI模型,即社會化、外部化、組合化和內部化。從本體論的角度考慮,OL知識可以分為個體知識、群體知識、組織知識和組織之間知識4個層面。基于此,提出如圖2所示的油料保障能力生成的知識轉移和創新模型。OL實現了知識從油料保障個體、油料保障群體、油料保障組織到油料保障組織之間的轉移,由低層面向高層面的前饋知識創造過程和由高層面向低層面的知識創造反饋過程共同作用、相互交叉,促進了知識的循環提升,推進了體系作戰油料保障能力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