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設海洋強國背景下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2013-09-27 07:40:38同春芬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管理

同春芬 韓 棟

(中國海洋大學;青島266100)

近年來,面對陸地資源的枯竭和海洋資源開發的巨大發展前景,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地再次把發展的目標移向了海洋。海洋將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領域,許多沿海國家都在制定和實施新一輪的海洋發展戰略,世界范圍的海洋競爭正在激烈展開,能否在競爭中占得先機,是進入海洋世紀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縱觀世界各大強國的發展歷史,許多國家都曾走過因海而興、依海而強的發展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幾乎都是“先雄于海洋,后雄于世界”而崛起的。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在歷史上也曾創造過優秀的海洋文明。但自明朝中葉以后,由于封建王朝漠視海洋,疏遠海洋,最終淪入有海無防、喪權辱國的悲慘境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海洋事業快速發展,現在已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夙愿。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2013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做出重大決議,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并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和國家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總結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和我國海洋發展歷程及其經驗,統籌謀劃黨和國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建設海洋強國、創新海洋社會管理體制的政策與理論依據,是認知海洋、利用海洋和管控海洋,提升我國對國際海洋事務的影響力的有效路徑。

一、海洋強國與海洋社會管理的內涵

1.海洋強國的基本內涵

中國在海洋權益、海洋開發和管理方面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刻不容緩。近年來,海洋強國一詞的使用頻率日漸增多。國家海洋局長王曙光在世紀之初就明確宣布“把我國建設成為海洋強國”是“海洋世紀里”的“一項莊嚴使命”。①楊金森先生不僅對海洋強國戰略作了認真的思考,而且還曾撰文提出“把建設海洋強國列入國家戰略”建議,設計了“海洋強國戰略的基本框架”,在楊先生看來,海洋強國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包括海洋經濟強國、海洋科技強國和海洋綜合力量強國三個方面。②髙之國先生則提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同時必須是海洋強國。”③張海文先生也在《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幾點戰略思考》中專門論述了海洋強國戰略。④徐祥民教授認為,以往研究者對“海洋強國”的解釋存在差異,出現差異的詞匯學原因在于“強”這個詞存在多義性。它既是與弱相對照的形容詞,又可以用作動詞,即表達“使……強”。實際存在的海洋強國有三種,第一種是“海洋強大的國家”。它是建設的對象。這一解說常見于“建設海洋強國”之類的表述中。與此解相應的海洋強國戰略是采用恰當的國家建設政策實現“海洋強大的國家”這一目標的戰略。第二種解說是“以海洋致國強”。與之相應的海洋強國戰略是如何發展海洋事業以實現國家的強大的戰略。第三種解說包含“海洋強大的國家”和“以海洋致國強”兩項內容。在與之相應的海洋強國戰略中,海洋既是目標,又是手段。一方面以建設海洋強國為戰略目標,另一方面又把海洋強國當成實現國家強大的手段。⑤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劉賜貴認為:“中國特色海洋強國的內涵應該包括認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態海洋、管控海洋、和諧海洋等五個方面。”⑥綜合上述學者對海洋強國的界定,筆者認為,海洋強國是指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發達、海洋科技綜合水平先進、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突出、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大、海洋事務綜合調控管理規范、海洋生態環境健康、沿海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達、海洋軍事實力和海洋外交事務處理能力強大的臨海國家。

2.海洋社會

2001年5月,聯合國締約國大會文件認為,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在多方面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伴隨海洋世紀的來臨,人類開發海洋的活動日益頻繁,“走向海洋”、“充分利用和開發海洋”亦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最有效的強國之路,人口趨海遷移的趨勢日漸加速,海洋經濟日益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人類海洋開發實踐活動極大地促進了沿海地區的全球化、現代化、城市化進程,推動了沿海地區社會結構的變遷。那么,何謂海洋社會?海洋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楊國楨教授從海洋社會經濟史的角度認為:“海洋社會是指在直接或間接的各種海洋活動中,人與海洋之間、人與人之間形成的各種關系的組合,包括海洋社會群體、海洋區域社會、海洋國家等不同層次的社會組織及其結構系統;海洋社會群體聚結的地域,如臨海港市、島嶼和傳統活動的海域,組成海洋區域社會。”⑦龐玉珍教授認為:“海洋社會是人類緣于海洋、依托海洋而形成的特殊群體,這一群體以其獨特的涉海行為、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個具有特殊結構的地域共同體。”⑧崔鳳教授認為:“海洋社會是人類基于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實踐活動所形成的區域性人與人關系的總和。由于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實踐活動不同于其他的活動,因此,海洋社會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同時,海洋社會是人類整體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它無法脫離人類整體社會而存在,在影響人類整體社會發展的同時必將受人類整體社會的影響。”⑨張開城等認為:“海洋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中包括人海關系和人海互動、涉海生產和生產實踐中的人際關系和人際互動。”⑩從上述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隨著海洋世紀的來臨以及對海洋開發利用的加劇,海洋社會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盡管目前對于海洋社會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爭議,但對于海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性人群共同體這一點的認識沒有爭議。綜合上述對于海洋社會的界定,筆者認為,海洋社會是人類從事各種直接或間接與海洋相關活動所形成的人與海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總和,是具有特殊結構的地域社會共同體。

3.海洋社會管理

近年來,學界就“如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這一議題已經形成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觀點,概括地說,關于“社會管理”的研究,在區分社會管理有廣義與狹義的基礎上,傾向于“社會管理”不是對社會生活全部內容的管理,而是對其中“社會子系統”或 “社會部門,第三部門”相關內容的管理。楊建順也將社會管理理解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在他看來,廣義的社會管理不限于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它還包括其他主體以及社會自身的管理。?俞可平認為:“社會管理就是規范和協調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和社會生活的活動。”?徐曉海認為:“中國的社會管理指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以公民社會組織協同和公民廣泛參與為前提,共同對社會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活動。”?社會學家李培林將社會管理定義為:“政府運用法律、法規、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發展不同領域和各個環節進行組織、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的過程。”?國家行政學院丁元竹教授認為:“社會管理是通過規范社會行為,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風險來維護社會秩序,激發社會活力。社會管理的外延包括,管理社會行為、管理社會關系、管理社會問題和管理社會風險。”?譚明方認為:“社會管理指國家、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為維護一定的平等秩序,運用法律、經濟、溝通等手段,對社會性公共資源供給與配置過程中各階層社會成員構成的四種關系所作的協調與控制。”?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對社會管理的理解和界定仍然帶有強烈的“國家(或政府)中心論”色彩,與西方話語中的社會管理具有明顯的不同,這是因為,西方社會所理解的社會管理完全依靠市民社會的內生機制來實現,家族、行會乃至宗教組織都擔負著社會管理的職能,而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相對較少。?在此,筆者借鑒學界對社會管理的不同理解,結合海洋社會的內涵與特征,將海洋社會管理定義為:以政府為主導的、以各類涉海公共組織協同和海洋社會群體廣泛參與為前提,共同對海洋資源及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活動。因此,海洋社會管理的格局是一個以海洋公共組織自我管理和公民廣泛參與為前提的、政府主導的海洋社會管理格局。海洋社會管理的主體是多元的,既可以是政府、公共組織,也可以是私人機構,還可以是公共組織和私人機構的合作。

二、海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因此,加強和創新海洋社會管理,對建設海洋強國而言,既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又是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神圣使命。其必要性主要有:

第一,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是直面國際海洋權益競爭、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必然要求。從全球范圍看,21世紀既是海洋開發的世紀,也是海洋爭奪的世紀。為此,各臨海國家紛紛制定新一輪海洋戰略。美國政府認為,海洋是人類在地球上最后開辟的疆域,誰能夠最早最好地開發海洋,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為此制定了面向未來的海洋科技發展戰略,提出“要保持和增強美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并專門成立了國家海洋委員會,直接對總統負責,奧巴馬是該委員會的最高決策者。日本為實現從島國向海洋強國的轉變,成立了日本國家海洋委員會,直接對首相負責。最近愈演愈烈的釣魚島爭端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海洋開發的野心。俄羅斯成立了俄羅斯聯邦海洋委員會,直接對總理負責,制定了新的海洋發展戰略,提出要重點發展海軍力量、發展遠洋漁業、發展海洋石油業、發展海洋運輸業、發展海洋船舶業。還制定了北極發展戰略,聲稱北極航道是自己的內江,提出要重振俄羅斯海軍。越南,其海洋產業已占目前GDP的25-35%,準備在2030年達到53-55%,建成海洋強國。最近,越南不斷對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如公布《越南海洋法》,把南沙、西沙稱為是它的海洋國土,派軍用飛機在南沙島域上飛行,在他占的島上辦醫院、建住宅、搞旅游、建廟宇、搞宗教活動等。在我國南沙海域,與國外聯合開發石油,現在已經被挖去1億噸油。越南提出要建設海洋強國,制定《2030年海洋發展戰略》,提出要不惜一切代價處理涉海事務。相比較而言,我國在世界主要海洋強國經濟綜合實力排名中只處于第六位,而且測評指標的絕對量都很小,只是美國的1/10、日本的1/4.5,在各項指標的比較中,我國仍然處于落后位置。?究其原因既有來自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戰略遏制,又有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的阻撓。由此可見,爭奪海洋已是不可避免的世紀潮流,我們必須盡快跟上這個潮流。

第二,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是我國海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長期以來,我國海洋管理一直是處于一種“強政府,弱社會”的狀態。全能型政府包辦一切,社會管理機能發育不足。具體表現在:在海洋管理的主體上重政府,輕社會;在海洋管理的重心上重經濟,輕社會;在海洋管理方法上重政策、輕法治;在管理支點上重管制、輕服務;在管理過程中重要求、輕投入。而且,由于受到“經濟中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及對GDP的片面追求和崇拜,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于用“GDP總量”、“GDP增速”這樣的指標來為經濟發展“打分”,從而導致了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如在經濟發展方面,過去幾十年對經濟規模和增速的追求,讓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并在“十一五”末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得以大大增強。但是,在社會發展方面,我們卻一直忽視了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如人們是否都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城市現代化發展是否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相結合,人類的生產力是否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揮了最大潛力等。對此,我們已經開始進行反思和改變,2013年新組建的海洋局將一改我國以往海洋管理權力分散、各自為政、缺乏合作的局面。新成立的國家海洋委員會將從更高的層次上對涉海事務(經濟、能源、軍事以及國家安全)進行全局性的宏觀調控,對海洋開發和海洋權益的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跨部門和跨行業的協調與指導。由此可見,根據新時期的海洋國情我國政府已經對海洋管理的頂層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和規劃,與此相對應,我國海洋管理的中層和基層則仍然缺乏與之相適應的政策安排。

第三,國內海洋經濟迅猛發展對海洋社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2010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38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7%。 2011年全國海洋產業總產值45570億元,同比增長10.4%,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9.7%;201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已到達5432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01%,約為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海洋經濟的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但與國際海洋強國相比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仍然比較落后,以往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資源型傳統產業規模的擴張來實現的,海洋開發的方式比較粗放,產業發展層次低、空間布局不合理、資源和環境退化和管理體制不暢等問題仍然長期制約著海洋開發的進程。我國原本遵循的海洋行業管理模式,使得海洋開發的政策都帶有嚴重的單一部門利益傾向,忽視了海洋其他領域的利益。尤其是受“經濟中心主義”的影響,在海洋經濟迅猛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嚴重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態破壞現象出現。海洋的一體化、流動性特點決定,我們的海洋經濟開發與發展要在全球化和可持續的視野下進行,海洋管理要更多地尋求國際合作和國內民眾的支持。所以,打破行業主導的海洋政策制定模式和“經濟中心主義”的影響,探索更為全面、立體的海洋管理模式,是新時期海洋經濟發展對于海洋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新型海洋利益集團與公民對于參與海洋管理的強烈訴求,需要我們進行海洋社會管理創新。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的深入推進,使我國進入了法理社會、豐裕社會和信息社會的新階段。“海洋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沿發生了諸多的變化。普通公民已經不再滿足于衣食住行的生產和消費,他們渴望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和參與意愿;各類海洋經濟組織、海洋法組織、海洋環境保護組織、海員工會組織以及國際海事組織孕育而上,形成了許多新的海洋利益群體,加入了“海洋博弈局”。他們渴望參與到海洋的實際管理中,他們要求表達自己的集團利益,這就使得海洋社會關系更是錯綜復雜,如發生例如“渤海漏油”這種突發性海洋集體事件時,由于上下信息交流傳遞的不暢通,集團利益牽扯不清等,更是成為諸多社會矛盾的導火點。如何引導這些政府以外的社會主體的參與意愿、政治訴求,協調這些新的海洋利益群體間的權益成為進行海洋社會管理創新的迫切要求。再如,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巖島”爭端,中越南海諸島爭端等也屢屢成為社會公眾的關注焦點,國際海洋權益的爭奪使得我國海洋管理的能力問題被推到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民眾通過何種渠道來合理抒發自己的民族情結和愛國之情,政府通過何種措施來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搭建政府與社會的溝通平臺成為下一步海洋管理模式創新的關鍵任務之一。

三、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模式的構建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我國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使得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日漸緊迫。那么,怎樣在建設海洋強國背景下圍繞海洋社會管理的目標和任務,以國務院機構改革為契機,以轉變海洋管理模式為突破口,整合涉海行政資源和社會力量,健全海洋社會管理體系,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為主體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轉變海洋管理模式的客觀要求。因此,必須立足我國的海洋國情,以科學的海洋發展觀為指導,借鑒國外政府的海洋開發、控制與綜合管理經驗,系統布局、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自我管理潛能,努力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海洋社會管理模式。概言之,就是要構建以海洋局和國家海洋委員會為中心、以各級海洋協調委員會為協調組織、以沿海社區為基層平臺的中國特色海洋社會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由頂層、中層和基礎層組成:

圖1 我國海洋社會管理創新模式

頂層: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海洋委員會為中心的多元主體管理模式

縱觀世界海洋發展形勢與各海洋強國海洋管理實踐,政府海洋管理已經由行政系統、地域劃分為基礎的分散型管理體制向更為立體、全面的綜合管理體制轉變。伴隨著海洋權益競爭利益取向和影響因素的新變化,傳統的分散型海洋管理體制已經無法適應日趨激烈的海洋權益爭奪了。2013年十二屆人大會議做出重組海洋局,建立高層次國家海洋委員會的改革舉措,這預示著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管理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重組后的海洋局主要職責是,擬訂海洋發展規劃,實施海上維權執法,監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境保護等。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法,接受公安部業務指導。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統籌協調海洋重大事項。國家海洋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由國家海洋局承擔。”?由此可見,我國此次海洋管理組織機構的改革主要意圖是(如圖2所示):1.建立統一的海洋管理和執法機構,提升海洋管理的層次,增強其管理的權威性。2.建立高層次的海洋管理協調機構,實現海洋管理各方信息的共享和利益的協調,從更高的層次上統一規劃,協調海洋管理的政策及行為。面對日趨激烈的海洋權益競爭,以及海洋的流動性、整體性的自然特征,在海洋社會管理模式中,采取更為統一的管理和建立更為有效的協調組織,在我國這樣一個海洋管理欠發達國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國現實海洋國情需要的。

圖2 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海洋委員會為中心的海洋社會管理模式

中層:各級海洋協調委員會統籌、協調的組織模式

海洋利益競爭的日趨激烈和海洋管理改革的深入,使僅有的政府間的合作已經無法承擔并解決諸多的涉海相關問題。基于海洋強國目標的實現需要,以及國內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影響,在不同海洋利益相關者之間(包括政府、企業、公眾)建立更為有效率的協調機構就顯得意義重大了。而海洋利益的最大化也必須由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國家、省、市、縣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企業、科研團體、社區居民以及國際組織和援助機構,相互合作,共同參與,才能保障其實現。海洋管理諸多問題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來源于信息的不對稱,各級涉海行業和部門各自掌握有利信息,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從而產生了利益沖突和管理糾紛。所以,筆者認為,建立國家海洋委員會是協調地方與中央、部門與部門、政府與非政府等利益相關者的有效措施。(如圖3所示)此外,還需在國家海洋委員會以下,各級地方政府組成地方海洋協調委員會,作用是可以避免權力集中、利益沖突,體現科學與民主的社會管理本質,協調委員會的組建必須是由多方參與的,其成員應該包括:地方海洋管理機構代表、涉海相關企業代表、海洋科研專家代表、非營利組織代表和社會公眾代表等。地方海洋協調委員會與各涉海利益相關者代表都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充分地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匯總,一方面為地方海洋管理的政策實施和行政執法提供可行性意見和方案;另一方面為國家海洋委員會對于海洋管理的宏觀指導和協調提供信息和進行協調。

圖3 以地方海洋協調委員會為協調組織的中間層次的海洋社會管理模式

基礎層:各沿海社區為基礎平臺的公眾參與管理模式

在政社共治已成為我國基層社會管理發展方向的背景下,作為創新型的海洋社會管理模式,還應該充分利用社區——這個發展逐漸成熟的基層組織。這一方面是因為,解決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離不開社會的自治與公民的廣泛參與;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社區尤其是沿海城市社區中分布和駐扎著各種單位和組織,掌握著各種各樣的經濟與社會資源,如何有效調動這些單位和組織的積極性,整合和利用它們的資源,共同參與社區建設與基層社會發展,是我國基層社會管理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相關研究表明,社區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管理的基礎和突破口,在改革管理體制(重構政府與社會關系)、培育社會組織(促進社會發展)、提供公共服務(推進服務機制創新)、擴大公民參與(樹立公共精神和參與意識)等方面,為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實踐探索與理論驗證。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管理的改革與實踐也表明,社會管理創新的源泉在基層社會和基層社區,因為在基層社區有第一手的鮮活信息,有第一線的實踐經驗。所以,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鼓勵基層大膽探索,改革創新,才能為社會管理創新帶來不竭動力。在海洋社會管理模式中,政府不僅要變得更加公開、開放,而且更應該對來自民間的社會力量善待與尊重,并成為社會組織發展及合作伙伴締結的促進者。筆者構想(如圖4所示),將社區作為基層協調和管理樞紐:對上可以傳達民聲、民意,為管理層的海洋政策制定和實施提供意見和支持;對下可以宣傳海洋政策、法規,增強公民海洋意識,確保海洋社會管理的流暢運行。

圖4 以沿海社區為基層平臺的基層海洋社會管理模式

小 結

伴隨著海洋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我國政治民主的深入進行,海洋社會結構和管理模式也處于重大調整和轉型過程之中。海洋管理從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一元模式向多元主體模式發展,從分散條塊管理向統一綜合管理過渡,國家海洋管理權力在一些領域需要集中,而在另一些領域則需要逐漸退讓,為海洋社會管理的發展留下成長空間。完善海洋社會自治體系,加強政府海洋管理與社會海洋管理的協調與互助,成為今后海洋管理模式創新的新出發點。結合國際海洋發展形勢與我國海洋國情而言,一方面需要社會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則需要國家權力的有力支持與引導。在國家權力、社會權力、個人權利共同存在的社會體系中,構建和諧統一的海洋權力關系,解決由于海洋社會新變化所帶來的現實問題,使其成為促進海洋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在動力。創新海洋社會管理模式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本質吁求,也是在新歷史時期、新的海洋發展階段,構建“和諧海洋”,推進我國海洋事業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注釋:

① 王曙光:《論中國海洋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第3版。

② 楊金森:《中國海洋戰略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第210-320頁。

③ 髙之國:《關于21世紀我國海洋發展戰略的新思維》,載王曙光:《海洋開發戰略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第29-33頁。

④ 髙之國、張海文:《海洋國策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第27-28頁。

⑤ 徐祥民:《區分對“海洋強國”的三種理解》,載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編《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年,第17頁。

⑥ 劉賜貴:《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年第12期。

⑦ 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磨合》,《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1期。

⑧ 龐玉珍:《海洋社會學:海洋問題的社會學闡釋》,《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⑨ 崔鳳:《海洋與社會——海洋社會學初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⑩ 張開城:《海洋社會學概論》,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第14頁。

? 楊建順:《社會管理的內容、路徑與價值分析》,《人民論壇》2010年第3期。

? 俞可平:《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學習時報》2010年1月6日。

? 徐曉海:《論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管理機制創新》,載.宋寶安主編《社會穩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49頁。

? 李培林:《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國改革的新任務》,《人民日報》2011年2月18日,第7版。

? 丁元竹:《社會管理發展的歷史和國際視角》,《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社會管理版)》2011年第6期。

? 譚明方:《社會管理:“性質”與“內容”研究》,《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

? 陸文榮:《社會管理:作為實踐的概念》,載.宋寶安主編《社會穩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355頁。

? 殷克東、張斌、王立彭、等:《世界主要海洋強國綜合實力測評研究》,《海洋技術》2007年第4期。

? 國家海洋局編:《中國海洋統計年鑒》,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2012年。

?http://www.cnr.cn/gundong/201303/t20130310_512116370.shtml.

[1]張開城.海洋社會學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徐祥民.區分對“海洋強國”的三種理解[J].載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編.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王曙光.論中國海洋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髙之國、張海文.海洋國策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俞可平.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N].學習時報,2010-1-6.

[6]楊建順.社會管理的內容、路徑與價值分析[J].人民論壇,2010,(3):37.

[7]楊金森.中國海洋戰略研究文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8]國家海洋局編.中國海洋統計年鑒(2010年—2012年)[M].北京:海洋出版社.

[9]劉賜貴.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若干思考[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2,(12):8-11.

[10]崔鳳.海洋與社會——海洋社會學初探[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11]李培林.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國改革的新任務[N].人民日報,2011-2-18(07).

[12]譚明方.社會管理:“性質”與“內容”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3,(1):223-230.

[13]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磨合[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95-144.

[14]龐玉珍.海洋社會學:海洋問題的社會學闡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33-136.

[15]丁元竹.社會管理發展的歷史和國際視角[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社會管理版),2011,(6):42-46.

[16]殷克東、張斌、王立彭、等.世界主要海洋強國綜合實力測評研究[J].海洋技術,2007,(4):127-131.

[17]髙之國.關于21世紀我國海洋發展戰略的新思維.載王曙光.海洋開發戰略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8]陸文榮.社會管理:作為實踐的概念[A].宋寶安主編.社會穩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355.

[19]徐曉海.論維護社會穩定的社會管理機制創新[J].載.宋寶安主編.社會穩定與社會管理機制研究[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49.

[20]王琪等.變革中的海洋管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1]http://www.cnr.cn/gundong/201303/t20130310_512116370.shtml.

猜你喜歡
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水利建設與管理》征訂啟事
聆聽兩會
——關注自然資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設與管理》征稿函
運行管理
管理就是溝通
中國制筆(2019年1期)2019-08-28 10:07:26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欧美色综合久久| 久久免费看片|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91啦中文字幕|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99伊人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xxx|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欧美伦理一区|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在线|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日韩a级毛片|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性网站|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91原创视频在线|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成人在线亚洲|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色偷偷综合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日韩麻豆小视频|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免费在线视频a|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精品福利视频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色悠久久综合|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在线| 99热亚洲精品6码|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区在线看| 久久女人网|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在线视频97|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一区|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