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霞 劉剛 付蘭蘭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聯通在WCDMA網絡上采用的HSPA+技術,此技術的應用對現網演進及網絡質量提高都起到關鍵作用,并進一步明確了HSPA+對傳輸資源和測試具體要求。
【關鍵詞】HSPA+演進資源測試
一、HSPA+技術應用背景和目標
目前內蒙古大部分業務區WCDMA基站已開通HSPA+功能,對3G用戶和無線上網卡用戶默認開通21M上網功能。此技術可提高網絡質量,豐富用戶在數據業務層面感知。HSPA+是HSPA技術的進一步演進,使頻譜效率提高。HSPA+是對現有的WCDMA系統的平滑演進,通過引入新技術,改進現有多址方式的HSDPA+HSUPA進行。HSPA+和現有的WCDMA有較強的兼容性,網絡的帶寬為5MHz,采用的頻段也是與現有WCDMA相同的頻段。
二、HSPA+在網絡架構演進方面作用
HSPA+系統支持無線特征與系統構架的獨立演進,在系統網絡架構方面,既可以沿用原有的傳統3G網絡架構,也可以采用扁平化結構,即把RNC在PS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集成到NodeB中。
對于HSPA業務而言,R6中在用戶和控制面有四個網元,NodeB、RNC、SGSN、GGSN。R8中LTE的網絡架構中將只有兩種網元,基站在無線接入側,接入網關(AGW)在核心網側(包括控制面實體MME和用戶面實體SAE Gateway)。網絡架構的扁平化有如下優勢:(1)降低了網絡延遲,提高了用戶的體驗性能;(2)當網絡數據增加時,易于進行網絡擴容,降低了CAPEX/OPEX;(3)易于向全IP網絡演進。
三、HSPA+技術對網絡質量的影響
HSPA+是在HSPA的基礎上演進的,在物理層增加了幾種關鍵技術,HSPA+對HSPA后向兼容,是HSPA的自然演進。事實上,由于聯通的起點較高,建網伊始就是R6版本,因此沒有特別關注R99到HSPA網絡的演進,相對而言,HSPA對R99是革命性的變化,引入了多碼道共享傳輸機制以及快速調度、自適應編碼等關鍵技術,HSPA+只是在HSPA網絡的技術上又做了一些更進一步的修改,因此在部署和優化的原則上,HSPA+與HSPA網絡有著很大的相似性。
HSPA+相對于R6的HSPA,下行小區吞吐率最大提高50%,上行小區吞吐率可以提高約40%;用戶時延降低35%,終端耗電量節約40%,最高峰值速率增長50%(with 64QAM)或100%(with MIMO)。
四、HSPA+應用過程中對資源要求介紹
HSPA+技術對傳輸資源有要求,傳輸資源的要求主要是針對Iub接口而言,假設單用戶達到了64QAM極限速率21Mbps,因為Iub接口不同的傳輸方式會有不同的開銷(如E1大概為20%的開銷,IP傳輸的話只有10%的開銷)。
對于常規的三扇區站點而言,由于三個扇區共享傳輸,如果想要充分發揮64QAM的優勢,建議Iub帶寬不低于35M,且應以IP傳輸為主,但由于物業、施工等原因,理想的帶寬常常很難達到,因此,現網64QAM升級建設的難點在于傳輸的保障。
在建網初期,由于64QAM用戶比較少,對Iub帶寬的要求也不是特別的迫切,因此總部下發的傳輸建設要求為:(1)室外3扇區基站:28Mbps帶寬;(2)室內單載扇:15Mbps帶寬;(3)室內多載扇:28Mbps帶寬。
因傳輸環路資源不足,部分業務區無法開通應用此技術,只能根據目前數據業務流量分布調整現有資源,優先保障高業務量基站傳輸帶寬。
五、HSPA+測試介紹
HSPA+功能在網絡中測試時,業務類型包括包括CS語音業務測試和開通64QAM小區測試。
測試需滿足以下條件:1、CQT選點時,盡量選無線良好,主控清晰,CQI大于25的點。2、極高負荷站點(H用戶數>50)需在業務閑時驗證。3、現場測試人員初步定位HSPA+無法占用問題。特別注意啟動64QAM的條件(現場主要確認,是否下行占用HS-DSCH &上行占用E-DCH)。
影響HSPA+性能可能的原因:
1.RF原因(Ec/No低、CQI低、頻繁激活集更新)。2.參數設置。3.FE帶寬原因(當FE帶寬<=4M時基本無法占用HSPA+,6M時占用比例低于5%)。4.FE質量(FE丟包會造成單邊速率異常,測試時詳細記錄)。5.PDP原因(前提使用3GNET)。6.USIM卡原因(需MAX BIT RATE>=16M)。7.設備原因(確保測試終端支持HSPA+)。8.核心網原因(嘗試不同號段,每次撥號時,觀察紅色段變化與速率變化的關系)。9.服務器原因(可能性較小,可嘗試外網下載,如迅雷)。
中國聯通前期采用的是R6版本的HSPA,未來將向HSPA+、LTE方向發展,在全網基站陸續開通HSPA+功能,HSPA及HSPA+技術目前完全可以滿足短期內用戶業務接入帶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