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娟 崔志翔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表明,我國學生身體狀況總體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水平呈進一步下降趨勢,學生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視力不良仍然居高不下等問題令人擔憂。[1]鑒于上述問題,2007年4月29日,“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以下簡稱陽光體育)在北京全面啟動,從而拉開“陽光體育”的大幕。而大課間體育活動是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國家教育部為保證在校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標準,把傳統課間操演變及擴展為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鍛煉模式。[2]
根據相關比較與研究,選取蘇錫常地區四星級及四星級以上學校22所(初中11所,高中11所)。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蘇高中,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省錫中、青山中學等蘇錫常地區的22所學校中部分學生與教師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參閱學校體育期刊、報紙、書籍,檢索相關文獻資料,通過認真整理與分析,進而系統歸納與總結,進一步了解陽光體育的發展現狀及基本趨勢,為本次論文的撰寫與問卷的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及明確思路。
1.2.2 問卷調查法
翻閱相關文獻、期刊,結合調查內容,經知道老師審核及論證制定了相關的研究問卷,總共發放了學生問卷1100份,教師問卷40份,有效率分別為92.49%和97.29%。
1.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研究所收集的文獻資料和問卷數據,用Microsoft Excel 2003軟件進行分類整理。
1.2.4 邏輯分析法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對統計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表1 學生對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情緒態度(%) n=1008

表2 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形式(%) n=131

表3 張家港地區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時間的分析(%,多選) n=1008

表4 影響學生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因素(多選) n=1008
體育態度是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意向的綜合表現。[3]學生一旦對體育運動,體育課確立某種積極的態度,學生就會對體育活動表現出某種傾向性,增大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可能性。
依表1得知:當前張家港地區絕大多數(78.42%)高級中學的學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興趣較為濃厚,積極融入其中,無不良和抵觸情緒,但仍有11.8%學生會抱有逆反心理。9.78%學生時常帶有厭煩情緒,消極參與。因此,校方應廣泛開展和普及“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工作,使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內涵、重要性及意義有了一個明確而重新的認識和定位;學校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力,使其活動內容更飽滿,形式更新穎,更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其次還需增加適量場地器材設施,使其能夠基本滿足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需求。
從表2可見內容及形式傳統而相對單調,缺乏趣味性和競爭性,使得學生們的鍛煉熱情消失殆盡,阻礙了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與普及。學生很難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保持持續較高的熱情。從調查結果中我們也看到部分學校基本按照大課間的規定和要求按時按量的設置活動內容和保障活動內容質量。學生熱情較高。不容置疑,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好壞與該地區體育發展理念、體育文化氛圍、領導與教師的重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國家政策及法規上規定了每天需大于30min的大課間時段的活動。依表3可知:張家港地區高級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實施情況不容樂觀,70%的學生活動很難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甚至有10%的同學活動時間少于10min。通過跟部分高中學生交談了解到負擔沉重的家庭作業仍是最大障礙,多數學校本位思想仍以分數、成績、名次作為衡量唯一尺碼,缺乏對學生身心素質的人為關懷,更有甚者學生提到大課間就抱怨,厭煩情緒極大。學校體育改革不是第一次,我國體制問題尤其是教育體制才是制約“陽光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的最大瓶頸。
由表4我們總結出影響張家港高級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消極因素。
(1)內容枯燥可選項目少,學校往往才采用集體廣播操、集體隊列練習、集體跑步等乏善可陳的項目,嚴重打擊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熱情。因此增加豐富可選的活動內容,能夠從本質上調動學生,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發揮其主體作用,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
(2)學習負擔重,沒有時間。結業考試、模擬考試以及升學率,成為重壓在學生身上的三座大山,這種隱性的壓力禁錮著學生們的思想,這是學校看“重分數、升學率”和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雙重作用的結果。因此校方應撥正思想,重視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身心的重要影響;也應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教育工作,清醒的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作用。
(3)運動器材,運動場地短缺,存在安全隱患。由于資金短缺、投入較少、設施陳舊、存在安全隱患等因素使得學生不能也不敢去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此外擴招致使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對于器材需求及負荷也造成運動設施供應不足。因此應不斷加強班主任、護導教師、體育教師的自我保護和自我防范意識。也要分時段、分年級利用場地設施器械,使得運動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4)季節天氣的影響。張家港地區位于長江中下游,夏季炎熱潮濕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逢下雨或是寒潮,多數學生不愿到室外去參加體育活動,學校也出安全考慮,很多項目被迫停止。因此,開展和開發不限制于季節天氣因素影響的體育活動,是如今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新時代背景下衍生的一個具有較強生命力的學校體育發展新形式,得到了張家港地區高級中學廣泛認可,但由于對其認識不足,教學資源局限性等原因,有些地區與學校開展情況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們應始終確立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分層次、分步驟,循序漸進的逐步開展與實施,不冒進,不急于求成。我們必須全面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注重教師技能水平的培養,以及大課間體育活動課的宣傳與普及,依靠多方資源,才能開創大課間體育活動新天地、新空間。
[1]林成泉.“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中學開展運動健身課程的理性思考[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8).
[2]陳武.影響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開展的原因及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9.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體質的意見”[S].中發(2007)7號.
[4]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EB/OL].教育部網,2007-04-26.
[5]蓬勃發展的“大課間體育活動[EB/OL].體育新課程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