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支氣管肺炎為2歲以下小兒常見病,發病后多有腹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現象[1],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針對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患兒,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采取了中醫推拿與蒙脫石散兩種方案進行治療,結果證實中醫推拿療法效果顯著,現將具體治療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患兒共80例,依照入院順序平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患兒共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月齡4~12個月17例,13~24個月23例。對照組患兒共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月齡4~12個月18例,13~24個月22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礎治療:兩組患兒均予以規范止咳、平喘、抗感染、通氣功能改善治療。
對照組:加用蒙脫石散(四川維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治療腹瀉,4~12個月患兒1包蒙脫石散與50 mg溫水攪勻,分3次口服;12~24個月患兒1~2包蒙脫石散與50 mg溫水攪勻,分3 次口服[2]。
治療組:輔助中醫推拿治療。推拿方式類似于運脾調中推拿法:在患兒腹部做順時針按摩3~5 min,約200~300次;由患兒臍部向小腹部直推50~70次;取左手,行清小腸、清大腸、補脾經各100次;推上七節80次,揉龜尾80次;捏脊3~5次。按照以上推拿流程1次/d,持續3~5 d。
1.3 評價標準 規范治療3 d之后,觀察并評定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原有癥狀表現消失,大便性狀及次數正常,視為顯效;原有癥狀得到改善,大便次數及性狀基本正常,視為有效;原有癥狀、大便次數及性狀未見好轉,視為無效[3]。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P<0.05)。兩組患兒具體臨床療效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療效對比[n(%)]
小兒胃腸消化及吸收功能相對較弱,發生支氣管肺炎之后,患兒易出現毒血癥、低氧血癥,因而更易損傷正常的胃腸黏膜屏障,導致胃腸功能出現異常,進而發生腹瀉。對于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的臨床治療,以蒙脫石散應用最廣泛,但是,此類藥物在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蒙脫石散等類藥物治療常需要口服,而患兒年齡普遍較小、患病期間口服困難,很多患兒同時伴隨嘔吐癥狀,進一步加大了用藥難度、降低了藥效,而且此種情況下的患兒用藥期間還極可能發生嗆咳、窒息等意外。此類藥物的注射用法也因患兒依從性差而不能很好得到應用。
中醫推拿是典型的非藥物治療方式。本次研究結合中醫理論采用中醫推拿療法,選定合適的主穴、配穴,注重調理脾胃功能、補脾的同時兼顧補腎,防土強克水,在不影響患兒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摩腹、揉臍、清小腸、清大腸、補脾經、揉龜尾、推上七節、捏脊等手法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消化道、腸道發生損壞的黏膜上皮細胞修復、再生,促進消化道病原菌清除、縮短腹瀉時間、預防和控制脫水。本組患兒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采用中醫推拿治療,患兒顯效26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97.50%,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療效顯著、患兒依從性佳,反映了中醫推拿方式用于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臨床治療中,方法簡便易行、無創、少痛、無需口服用藥,患兒易于配合,醫務人員也更容易掌握,值得應用推廣。
[1] 劉俊香.中醫推拿治療支氣管肺炎合并腹瀉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4):95-96.
[2] 王玉春,孔憲萍.支氣管肺炎患兒治療過程中合并腹瀉的臨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9,12(7):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