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萍
深靜脈腔內的血液凝結不正常,造成了靜脈腔阻塞,使靜脈回流出現障礙叫做深靜脈血栓形成[1]。婦科盆腔手術后常常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婦科盆腔手術后的一種較嚴重的并發癥[2]。本文回顧性分析河南省盧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64例婦科盆腔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而探討護理干預在防治婦科盆腔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婦科盆腔手術患者,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43.7±5.9)歲;其中有29例接受盆腔淋巴結清掃術,31例接受全子宮切除術,23例接受子宮肌瘤剜除術。將82例婦科盆腔手術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兩組在年齡、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采用常規護理加護理干預。實驗組護理干預措施如下:術前對患者進行評估,確定高危人群,對患者各項功能水平進行全面評估,使不利因素得到糾正,從而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幾率也降低。在術前將相關知識給患者及家屬進行講解,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將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的原因、常見癥狀及為什么要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采取恰當的方式向患者講解,使患者及家屬對下肢靜脈血栓的認知情況和重視度得到提高,從而得到患者及家屬主動配合。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是進行恢復性鍛煉、盡早下床活動。患者術后應隨機按摩雙下肢,術后恢復期間體位應經常更換,關節活動也應在監督下進行。下床活動應在術后盡早進行,使下肢靜脈回流通暢,腫脹減輕。
活動量每天不應過大,不要造成患者太過勞累。要苦練靜脈穿刺技術,減少靜脈穿刺次數,將靜脈壁的損傷減小到最低,使患者痛苦減小。在術后還要注意患者的各種表現,如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醫生。要經常與患者溝通,將其心理變化及時掌握,并給予心理疏導,給予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與信心。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4.0處理,檢測數據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比較,對照組顯著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865,P<0.05),詳見表 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率方面比較,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χ2=10.2500,P<0.01),詳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 (n)]
深靜脈血栓形成造成的血管內血液的不正常聚集、凝固,會導致血流障礙,使靜脈產生高壓出現肢體腫脹、疼痛及靜脈擴張等臨床表現,其危害的重要性人們已日益引起的重視[3]。繼發性靜脈曲張、淤滯性潰瘍、色素沉著、皮炎、下肢水腫等后遺癥在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皆有可能出現。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將會出現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導致其患肢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而產生殘疾,而且一旦血栓掉落,肺栓塞則有很高的幾率出現,對患者生命造成危害[4]。
本組資料顯示,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比較,對照組顯著高于實驗組(P<0.05),說明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婦科盆腔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中的并發癥發生率,能夠緩解患者痛苦,改善預后效果。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率方面比較,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婦科盆腔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得到患者的肯定能夠改善護患關系,使患者能主動配合護理治療,從而增強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防治婦科盆腔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中能改善護患關系,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及時了解患者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的痛苦,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 曾紅.護理干預在防治婦科盆腔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9):84-85.
[2] 嚴俊麗,顧曉琴.護理干預在預防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深靜脈血栓中的作用.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204-235.
[3] 張喜維.圍手術期干預預防婦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6):211.
[4] 李坤,侯春霞.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中外醫療,20l1,10(2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