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珠
婦產科開腹手術治療方式仍然是目前臨床對婦產科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主要手段,因此在手術治療后對腹部切口進行護理, 在婦產科護理服務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1]。本次研究對8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產科患者應用全面護理方式在術后對腹部切口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匯報。
1. 1 一般資料 在2010年3月~2012年3月抽取本次研究的84例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產科患者病例, 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中已婚患者27例, 未婚患者15例;年齡19~46歲, 平均28.4歲;干預組中已婚患者25例, 未婚患者17例;年齡18~47歲, 平均28.8歲。抽樣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自然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科學性的比較研究。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臨床基礎護理方式實施術后腹部切口護理;干預組:采用全面護理方式實施術后腹部切口護理, 主要措施包括:① 病情觀察: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直至其病情表現處于穩定狀態, 每日對患者的腹部切口的恢復情況進行觀察, 使傷口時刻保持清潔、干燥狀態, 注意對切口處是否出現滲液滲血現象進行觀察,判斷切口張力是否增加,手術結束后的第3天對切口進行換藥, 協助患者進行翻身, 使切口的張力盡可能減輕。與此同時基礎護理工作要進一步加強, 患者所使用的床單和衣服都應該保持清潔干燥狀態, 定時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 使導致切口污染的不良因素盡可能減少。如切口出現脂肪液化和裂開等情況, 應該及時向有關醫師進行報告, 并采取對癥方法進行處理[2]。② 疼痛護理: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腹部切口的疼痛程度通常因人而異, 年輕人相對于老年人的疼痛閾值要低一些。性格外向患者對同等疼痛程度產生的反應相對與性格內向的患者要更強一些, 主訴相對較多。對疼痛程度非常劇烈的患者應該及時向醫師進行匯報, 及時采用鎮靜止痛類藥物進行對癥處理。近年臨床研究和實踐結果表明鎮痛泵在其中可以發揮非常好的作用[3]。③ 早期活動:手術結束后的早期知道患者進行適當活動, 對肌肉松馳現象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靜脈回流可以起到明顯效果,防止形成血栓, 對胃腸功能與體力的恢復均可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防止腸粘連癥狀的出現。但患者可能由于體位、輸液、留置尿管及缺乏相關知識等原因而對術后早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 護理人員應該通過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指導其正確及時的進行早期活動, 防止由于操作過程中患者體位的變動使腹內壓明顯增高而導致切口裂開[4]。對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觀察時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進行對比研究。
1. 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s), 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 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手術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觀察時間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分別為(5.68±0.62)d和(3.41±0.78)d, 切口愈合時間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干預組患者住院觀察時間分別為(8.94±1.06)d和(6.46±1.27)d,住院觀察時間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觀察時間情況比較
2. 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有8例患者的切口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19.0%;干預組患者在手術后有1例患者的切口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2.4%。兩組術后切口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實施全面護理服務模式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產科患者在手術對腹部切口進行護理, 為患者創造了一個更加舒適和理想治療環境, 在護理服務實施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還應該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與患者的有效溝通要有意識的加強, 以便患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術后治療和護理工作, 可以使切口愈合的時間進一步縮短, 可以使患者切口疼痛程度明顯減輕, 對患者早日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盧守華.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9例診治體會.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9,15(18):1218-1219.
[2] 楊謹.婦科術后硬膜外鎮痛泵的就用與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0, 16(16):443-444.
[3] 岳天孚,劉曉玫.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及裂開的防治.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9,15(11):708-709.
[4] 王群.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0, 19(17):129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