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麗娜


明代學者王象春在《齊音·元陽子》一書中記載:“晉元陽子,長白山人,得《金碧潛通》—書于伏生(秦朝博士)墓中,細為注解,攜之修真于華陽宮”。華陽宮創始年代史料不洋,這是有關華陽宮的最早的記載。秦漢之際,皇帝多次封禪大典,方士借機把濟南地區發展為道教圣地。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東漢時,山東道觀祠字星羅棋布,而濟南尤盛,至六百余祠”。當有華陽宮,因此,華陽宮應是濟南地區最古老的道教宮觀之一。
“凈地”的文化之韻
華陽宮位于濟南市華山鎮西南的華不注山(簡稱:華山)之陽,因而稱為“華陽宮”。金興定四年(1220年),金真教宗師丘處機的弟子陳志淵在山南建華陽宮,自此香火綿延,漸成規模。華陽宮是濟南市一處古老的道教宮觀,與棉花殿、龍王廟、三皇宮、三元宮、關帝廟、泰山行宮及佛教的凈土庵等寺觀相依而建,形成一片極富特色的古建筑群落,被譽為“歷下勝景”、“濟南巨觀”。1979年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山南麓探訪華陽宮這座坐落在云山煙樹之中的濟南巨觀。它由蘭橋、一宮門、東西鐘鼓樓、二宮門、忠孝祠、四季殿組成,院落氣勢宏大,依山就勢,古柏參天。兩門南開,門側各置黃色的宮旗一面,旗面上篆體書寫著“華陽宮”和“泰山行宮”幾個大字。院內時時傳來渾厚深沉的古剎鐘聲和撲鼻的焚香,很有宗教中所說的“凈地”意境。
華陽宮的主殿為四季殿,位于華陽宮軸線的后部,建于高大的月臺之上。東西兩側各有一棵虬枝交錯的古柏,一名“賜福柏”,一名“落鳳柏”。相傳兩棵古柏攜有仙靈,只要在樹上繞紅線三圈,燒香三炷,“賜福柏”就會賜予你的男孩身體健康,博學多才。“落鳳柏”會保佑你的女兒像鳳凰一樣漂亮美麗,聰穎吉祥。
四季殿現存建筑物為明清遺物。兩側山墻有遺留的古代壁畫。殿內神像有九尊,均置于高大的神座之上。中間神像是玉皇大帝。西側是托塔李天王,東側是太白金星,是上界之神仙,其形干練多謀深思,智慧過人。另外,兩側還依次陳列春(句芒)、夏(祝融)、秋(蓐收)、冬(玄冥)四季神像,實為上古時期的四帝。
在四季殿的兩側,有忠孝二祠對稱。東側忠祠奉祀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舍身救駕,效忠君主的逢丑父。西側孝祠供奉的是孔子的學生,被西漢劉向在《孝子圖》中命名為二十四孝子之一的閔子騫。塑像沉穩莊重,軀體向前微傾,目光深邃,面部祥和,儼然一副學者風范。
華陽宮古建筑群的和諧之美
華陽宮西側有一處規整的院落是泰山行宮,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主祀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兩側為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碧霞元君為歷代百姓所推崇,這與中國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禮教息息相關;在泰山行宮后部,有一座三開間殿,是佛、道、儒三教鼻祖的集居地。內祀釋迦牟尼、老子和孔子。在三教堂東面,有一組四合院是凈土庵,是一組佛教建筑道場。
在古建筑群北部是三元宮,由門樓、三宮殿、東西耳房和東西配殿組成;在古建筑群的西部,一個由兩進殿組成的院落是關帝廟。其屬于明清遺物。前后殿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依山就勢,自成體系。前殿內塑關公像,蹲坐挺胸,凝眉冷視,身披鎧甲,儼然一副威武忠實的將相。左右分別是象征關公武力和權力的青龍偃月刀和璽印。
華陽宮的古建筑群蘊含濃厚的民俗宗教文化內涵。有句俗語說:“來濟南到華山,華陽宮的神仙全”。各殿內所奉祀的神像,都與百姓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心目中的信仰。從華陽宮古建筑群的建造規模上看,華陽宮最早創建,于明嘉靖前增建了三皇殿、玉皇宮,后陸續建造了龍王廟、泰山行宮、關帝廟、三教堂、三元宮、凈土庵等建筑群體。
道教的宮觀建筑是信徒供奉神仙、祭祀禮拜的殿堂,是出家道士過宗教生活的居處,也是那些立志成“仙”的隱士修身養性的地方。華陽宮建筑群單體建筑規模不大,多數系民間信徒集資修造,供奉當地最信奉的神仙。雖然從個體建筑來看其平凡又低矮,但它們組合起來井井有條,博大嚴謹,因此,華陽宮古建筑群充分表現了道教追求樸實廣闊、和諧之美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