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高軍/攝
▲“民營醫院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它們沒有跟公立醫院站在一個平等的起跑線上。”
——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如是說。黃潔夫認為,目前醫療服務市場還沒有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競爭機制,在規劃、投資、稅收、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明顯傾向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得不到任何政策扶持,這也是民營醫院難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對于醫改,政府應該管公共衛生和弱勢群體;對于‘廣覆蓋、低水平’,實際上有很多人不需要這個‘低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王旭東如是說。王旭東認為,現在我國很多行業發展都需要政府財政支持,但財政資金有限,有限的資金應用來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醫療需求,而富裕階層完全可以用商業保險來解決。
▲“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應放在二線城市,大城市經驗無法復制、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趙平如是說。趙平認為,我國二線城市眾多,而一線城市的醫改經驗很難復制到二線城市,一線城市即使取得成功也很難推廣。
▲“‘大病不出縣’將導致‘新農合’全面崩盤。”
——全國政協委員高春芳如是說。高春芳認為,“大病不出縣”的政策使患者在縣醫院就醫報銷比例遠遠高于市級醫院,縣醫院人滿為患。然而,由于縣醫院醫療能力有限,極可能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部分縣醫院為增加收入甚至存在過度醫療的問題,這些都可能導致國家對“新農合”的有限投入逐漸力不從心,面臨崩盤。
▲“藥價虛低,也是導致群眾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趙東科如是說。目前很多普藥零售價低于成本,企業最終只能放棄生產。趙東科認為,這種情況最終導致企業爭相生產高價藥,使市場上沒有低價藥只有高價藥,從而加重群眾看病貴。
▲“醫療費用高企和藥品價格其實沒有必然聯系。”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順藥業董事長劉群如是說。劉群認為,藥價一降再降,可醫療費用卻逐年增高,這說明看病貴問題,跟藥價高低無關。
▲“如果沒有明確的監督機制,‘醫(藥)事服務費’同樣不能緩解看病貴。”
——全國政協委員侯建明如是說。侯建明認為,“醫(藥)事服務費”的多少是由處方量的多少決定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監管機制,醫院照樣是“多開多得”,看病貴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實施無假日門診不利于醫學事業長遠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張澍如是說。張澍認為,當前部分醫院正在實施的無假日門診不僅導致醫務人員勞動強度過大,還導致臨床任務過重,擠占科研時間,不利于醫學事業長遠發展。
▲“‘大夫不能,患者不治’是醫患關系緊張導致的最惡劣的結果。”
——全國政協委員宋余慶如是說。宋余慶認為,如果醫患關系不和諧,在治療風險面前,大夫會選擇不冒風險或少冒風險,患者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甚至失去生命。
▲“搞好公共衛生能使人少生病、不生病,從而少看病、不看病,看病就不難、不貴了。”
——全國政協委員王正榮如是說。王正榮認為,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基礎衛生建設,使人們患病的機率大大提高,從而造成了看病難、看病貴。
▲“只有經濟發展了,基本醫療保障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沈中陽如是說。沈中陽認為,現在醫療衛生的問題的根源就兩個字“缺錢”,所以必須發展經濟。

本刊記者 高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