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高軍
實習記者 張夢瑤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談如何緩解看病難
推進大型公立醫院改革,切實緩解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是醫改的重中之重,也是其核心要義。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院長王階就科學整合現有醫療資源,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問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王階委員認為,如何盡快解決看病難問題,在無法改變目前城鄉不同層級醫院配置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對現有醫療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可能會對緩解看病難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鑒于此,王階委員提出了三點建議。

▲王階委員 本刊記者 高軍/攝
王階委員認為,同級醫院的整合主要是對三級甲等醫院的整合,整合的方法可以靈活多樣。不僅可以同級醫院做技術學科的流動、合作、互用,也可三級醫院之間互相轉診,還可以組建“醫院聯合體”,即以廣泛的技術合作為先導,逐步開展兩院所有學科間的臨床教學、科研管理的全方位合作。王階委員舉了他所在的廣安門醫院與腫瘤醫院之間合作轉診的例子,兩家醫院互相之間進行病人的轉診,對放化療及手術后病人施以中醫藥治療。不僅整合了兩家醫院的優勢醫療資源,也為患者治療提供了方便。
說到同類醫院的整合,王委員解釋說,同類的中醫院之間的整合是縱向的整合,是將一、二級中醫院和三級中醫院進行整合。由于一、二級中醫院往往面臨醫療資源、技術水平、醫療設備、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如果能和三級醫院形成一個縱向的整合,那將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以廣安門醫院在大興區建立南區醫院為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是國家中藥管理局的直屬醫院,而大興中醫院是個區級醫院,兩者的體制不一致。經過國家中醫管理局及北京市相關單位的協調,在維持大興中醫院的二級醫院體制不變的情況下,將它交由廣安門醫院托管。由此形成了,“一院兩址、統一管理、單獨核算”的指揮運營機制,并按照“同一醫院、同一品牌、同一文化、同一水平”的標準建設。經過一年的整合后,除了大興中醫院的門診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出院人數、業務量等都增加了一倍。在整合方面,主要是從制度、流程、門診、人才、學科、設備等方面入手,進行管理融合、學科融合、人才融合、技術融合、學術融合,最終達到水平的融合。從而打破了“兩址一院,體制不對等”的概念界限,極大地滿足了當地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由此,兩院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配置、融合發展,完成了醫療服務和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這不僅符合北京市將中心城區優質資源向郊區轉移的改革方向,也為破解看病難提供了借鑒。
提到社區醫院的托管,王階委員提出,針對目前大醫院門庭若市,社區衛生中心和社區醫院的就診人數少、服務質量較低、水平不高的情況,可以由三級醫院托管社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者把初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納入三級醫院的管理。這樣,就可以通過三級醫院對社區衛生中心和社區醫院進行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和醫務人員定期的輪換,使百姓不必到大醫院就可以享受到三級醫院綜合、優質、高效的服務,同時,又可以享受到便捷、廉價的社區衛生服務,從而分流患者,緩解看病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