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張伯禮等醫藥界有識之士疾呼——

▲張伯禮委員 本刊記者 趙一帆/攝
本刊訊(記者侯玉嶺 高軍) 面對15 個跨國集團對我國民族醫藥產業特別是傳統中藥產業聯合發起的新一輪攻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3月4 日在全國醫藥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疾呼:大力保護民族醫藥產業的戰略安全刻不容緩!決不能允許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中醫藥技術一件件丟失,決不能坐等跨國公司把中國變成他們的中藥加工車間!
張伯禮院士說,近十幾年來,全世界最大的15 家跨國醫藥集團紛紛進入中國,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他們原來主要是進軍西藥,近幾年已經開始把重點轉向中國的傳統中藥。原來只是收購一個兩個品種,現在是品種、品牌、企業通吃,這種情況正在愈演愈烈。
張伯禮指出,當前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方興未艾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跨國集團大舉進軍我國傳統中藥產業有利好的一面,例如他們可以把一些新技術帶到中國,也有利于倒逼我國中藥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走向國際。但他們帶來更多的是危機和挑戰。
張伯禮深入分析了跨國集團大舉進軍我國中藥產業必然帶來的3 種危機。第一個危機就是不斷加劇中藥資源的短缺。張伯禮說,我國中藥產業是資源依賴型產業,跨國集團進來以后,其開始投入的都是中藥資源領域。他們把中藥材簡單地進行提取處理后把提取物運出去,直接沖擊了我國的中藥資源市場。因為我們的中藥資源70%是野生的,很多種中藥材至今都沒有突破野生變家種的瓶頸,所以跨國集團競相投資中藥提取領域,以低價把大量優質中藥材和中藥提取物運出中國,必然加劇中藥資源的短缺。
第二個危機,就是加快了我國原創性中藥知識產權的丟失。千百年來,我們國家在中藥領域積累了很多組方、技術、工藝、經驗,包括一些炮制技術、特殊工藝等等,這些傳統知識、傳統技術長期以來沒有任何的知識產權保護。由于這些傳統知識、傳統技術比如名貴中成藥的組方等等不能申報專利,所以一旦某些品種、某些企業被跨國公司收購,這些寶貴的組方、技術、知識就會被跨國公司占有,這種不當占有事件過去已經屢屢發生。我們不能不提高警惕,一旦多家跨國公司對我國傳統中藥品種、品牌、企業實行大規模收購,就極有可能使我國的民族醫藥產業淪為西方跨國公司的附庸,成為跨國公司的加工車間。
第三個危機,就是必然嚴重制約中國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張伯禮說,跨國集團都是以強大的資本作后盾,他們一家公司的醫藥科研經費,相當于我們全國的醫藥科研經費。如果跨國集團大量收購、兼并我們的企業,有可能嚴重沖擊甚至沖垮我們的民族醫藥產業。在這種事情上,化學藥領域的教訓不能不提。據我們最近的調查,全國三級甲等醫院使用的西藥,跨國公司與合資企業的產品已經占到70%,這說明跨國公司已經基本占領了國內西藥的高端市場,如果中藥也走到這一步,我們的民族醫藥產業還有什么立足之地?
張伯禮回憶說,2012 年春天,中央領導參觀“十一五”醫藥衛生成就展。胡錦濤同志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展柜前對我們說:“我們是13 億人口的大國,我們國家的吃藥問題不能寄希望于外國,不能寄希望于跨國集團,而必須自己創新,必須依賴我們自己的醫藥產業。”
事實正是這樣。記得2008 年前后,開始流行“甲流”,我們國家為了保障北京奧運會和一年后的國慶60 周年慶典防疫用藥,和一家跨國醫藥集團協商,想買50 萬人份的達菲。這家跨國集團說,好啊,你們先交錢,5 年后供貨。我們說你們現在達菲的生產規模已經比較大了,歐美國家又沒有流行“甲流”,能不能先給我們生產。跨國集團說,不行,你們得講先來后到,我們要先給美國儲備,然后再給歐盟、日本儲備,最后才輪到你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科技部才緊急啟動我國自己的一套中式生產線,從小試到中試到大試,歇人不歇機器,連續奮斗60 天,終于搞成了,在北京奧運會前,我們自己儲備了100 萬人份的“甲流”防治藥品,保證了北京奧運會和國慶60 周年大典預防“甲流”用藥儲備。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關鍵的時候,跨國集團絕對不會幫我們,我們決不能把中國人的用藥需求底牌,壓在跨國集團、壓在洋人頭上!
如何保護我國民族醫藥產業特別是民族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戰略安全呢?張伯禮院士提出了兩條建議:
第一,政府要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保護民族醫藥產業。包括:從完善藥品定價和招標采購政策方面扶持民族醫藥產業;要將醫藥企業產品的前期研發投入納入藥品成本;不要提倡藥品招標采購一味地壓價;對跨國集團藥品特別是原研藥定價的超國民待遇政策應該終止。
第二,建立我國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張伯禮說,最近,韓國把牛黃清心的各種劑型在世界各國搶先注冊,以后我們國家生產的各種劑型的牛黃清心到國外去賣,都會算違法。可牛黃清心是我們國家的處方啊,人家搶先注冊了,我們就沒有任何辦法。如果我國今后建立起自己的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名錄并向世界公布,我們就解決了保護中醫藥傳統知識、傳統技術的問題,就提高了我們在國際的話語權,就可以防止對我國傳統中醫藥知識的不當占有。如果我們制定了名錄,國外企業再生產這個,按照國際慣例,他就得批注來源,就得和我們談。如果不經我國同意哪個外國企業就生產我們的品種,或者向第三國出口我們的品種,我們就可以告他。現在印度、埃及、巴西、古巴都建立有傳統知識保護名錄,我們國家也應盡快辦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