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賢、安康、郭廣昌等醫藥界代表委員強烈呼吁——

本刊訊(記者侯玉嶺 高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四部局不久前出臺的允許藥品生產企業之間轉讓藥品技術的開明政策,受到醫藥界代表委員交口稱贊,但他們同時又特別擔心此項政策在各地實施中受到干擾。全國人大代表、山西亞寶藥業集團董事長任武賢,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華蘭生物集團董事長安康,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等一致表示:堅決反對嚴重阻礙醫藥企業跨省兼并重組的地方保護主義,不能再讓各地為即將啟動的跨省藥品技術轉讓設“路障”。他們還建議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將2013 年2 月22 日有關通知中規定的“藥品技術轉讓應當經轉出方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核準”,改為“經轉出方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備案”,以防止轉出方所在地設置障礙。
據了解,2012 年12 月21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實施新修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促進醫藥產業升級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主動放棄全廠或部分劑型生產改造的藥品生產企業,可以向已通過新版GMP認證的企業轉讓藥品技術。2013 年2 月22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又下發了《關于做好實施新修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過程中藥品技術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藥品技術轉讓應當經轉出方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核準,由轉入方生產企業向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提出技術轉讓的補充申請,藥品監管部門審核同意后,發給受理通知書。”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3 月4 日在醫藥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上坦言:如果跨省藥品技術轉讓由轉出方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審核”, 哪個省份都不會愿意本地企業的藥品技術向其他省份轉讓,尋找各種理由拖延、干擾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將“審核”改為“備案”,才能使轉出方所在地無法阻攔,才能加快藥品技術的有序流動,促進醫藥行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亞寶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武賢也指出,如果不堅決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壁壘,醫藥集團內部跨省調整產品結構都很困難,更別說不同企業之間的跨省藥品技術轉讓了。他說,亞寶藥業集團在四川、山西和北京的生產企業,不久前全都通過了新版GMP 認證,因此他們想調整產品布局,將膠囊、片劑和注射劑,分別集中到3個企業生產,以擴大每種劑型的生產規模。但這個構想運作起來實在太難了,各種地方保護令人舉步維艱,至今此項結構調整計劃也沒有顯著進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華蘭生物集團董事長安康則以本集團跨省轉移藥品文號的艱難歷程,說明地方保護多么嚴重。安康說,全國的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原來一共34 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早就要求我們這些企業兼并重組,邵明立局長還多次親自和我談過。我們集團響應國家局號召,收購了重慶的一家血液制品企業,并準備把江蘇的一家血液制品企業產品轉移到重慶生產。可是五年了,整整五年了,至今也沒有順利完成藥品文號由江蘇向重慶的轉移,企業如何承受啊!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出好的政策,還要想辦法在地方得到執行,否則政策再好也難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