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魯,曹冬子 (陜西省楊凌示范區醫院,陜西 楊凌 712100)
脛骨骨折是外科最為常見的骨折損傷,采用手術方式進行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具有固定可靠和骨折愈合較好的優點,同時患者可短期內進行活動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已經成為現階段主要治療方法[1]。筆者通過對兩種不同的髓內釘治療方法進行對比,以指導臨床根據情況選擇合理術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脛骨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齡19~68歲,平均(38.4±7.2)歲。患者受傷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28例,摔傷13例,高處墜落8例,打架等5例;閉合性損傷40例,其中橫斷形損傷11例,粉碎性損傷13例,斜形16例。患者從受傷至入院治療時間1 h~1周,平均(15.6±7.8)h。根據固定方式分為旋入式自鎖釘組28例和自動交鎖髓內釘組26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和病情等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術前對患者的心腎功能及手術耐受能力進行評價,所有患者在做好消毒和準備工作后,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方式進行麻醉,并在麻醉生效后開始手術。旋入式自鎖釘組:患者采取仰臥體位,于膝前臏下行小切口,將臏韌帶顯露出來,然后于內側做縱行分離,以顯露出脛骨平臺前緣部位;于脛骨平臺前緣下方位置進行骨錐鉆孔,一直鉆入髓腔內,經切口將主釘旋入近端髓腔預訂位置,采取手法方式對骨折進行復位;將主釘擰入遠端髓腔固定,對主釘尾端進行平開槽入口處理;對復位效果進行確認后,將鎖片打入主釘,然后按常規方式對切口進行封閉。自動交鎖髓內釘組:主釘選用TiNi形記憶合金材料的弧形鎖釘,其置入方式與傳統的交鎖釘基本一致,在骨折復位達到滿意效果后,安裝瞄準器并按預訂方案鉆孔;將鎖釘用冰鹽水進行浸泡,使其能夠展開讓弧形暫時恢復為直型,對原弧形開口方向進行確定,然后根據要求朝向骨折端后直接打入預訂部位;在確認鎖釘位置無誤后,通過熱鹽水外敷恢復到常溫狀態下,鎖釘將重新恢復至原有的記憶形狀,弧形將自動對骨折部位形成抱合狀態并起到持續加壓的作用;通過C臂機對復位效果進行確認后,按常規方式對切口進行封閉。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進行3~7 d的抗炎治療,并在手術7 d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開始從膝關節開始進行恢復鍛煉,在2~3周后可下地活動,并于8周后開始進行正常負重活動。
1.3 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手術指標及骨折恢復情況,并進行6~12個月的隨訪,對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患者功能恢復根據Johner-Wruh法進行評定[2],并統計優良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 17.0軟件行統計學處理,采取t檢驗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愈合率均達到100.0%;自動交鎖髓內釘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旋入式自鎖釘組,但愈合時間明顯短于旋入式自鎖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功能恢復優良率、延遲愈合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指標及治療效果統計
旋入式自鎖釘操作簡捷,能夠減少手術創傷,術中沒有必要用到瞄準裝置等設備,同時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可完成手術,適合耐受能力差及設備簡易的情況下選用;但其抗短縮和抗旋轉方面相對較差,導致適應證狹窄,無法應用于非穩定性骨折患者的治療。自動交鎖髓內釘是在傳統交鎖髓內釘基礎上改進而成的,能夠自動通過記憶弧度進行持續加壓,保證骨折復位后的固定及愈合;其材料具備優良的生物相溶性和蛻變性,使其能夠模仿人骨的彈性模量,提高應力分散和整體穩固性[3]。
本研究顯示,采用自動交鎖髓內釘固定用于治療脛骨骨折,療效安全可靠,能夠加速患者愈合速度,但由于手術時間較長,需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
[1]宮傳圣,劉曉非.脛骨骨折手術治療方法的研究和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0):114.
[2]梁玉梅,賴春曉.早期康復訓練對脛骨骨折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0):1150.
[3]李宏宇,梁斌,李麗春等.沖擊波治療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后骨不連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1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