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王蒙

往昔,這里的農牧民刀耕火種,僅有茶馬古道與內地相通,而今,國道、省道縱貫全州,實現了柏油路到縣,藏、羌人民向往的“神鷹”也已在阿壩機場降落,通信更是日新月異,現代化通信技術也已經走進藏寨羌村—時代的進步,讓阿壩已不再遙遠。
一曲曲華彩樂章在新世紀奏響,阿壩電信見證了這一切。多年來,阿壩電信人不懈地努力和艱苦奮斗,終于實現了幾代人多年來的夢想。
吳宇韜,和眾多阿壩電信公司政企客戶部員工一樣,也是這個大集體里的一分子。2010年7月,在阿壩電信公司政企客戶部共同努力下,阿壩州遠程科普培訓系統終于建成,開創了全國藏區遠程科普培訓之先河。
熟悉吳宇韜的人都知道,他與許多普普通通的年輕人一樣,沒有豪言壯語,但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將大部分業余時間也奉獻給了事業。多年來,吳宇韜一直從事通信業務技術開發與創新工作,作為阿壩電信公司行業信息化的帶頭人,他帶領技術開發團隊自主開發、開拓創新,在企業內形成了積極奮發的局面。
在實際工作中,吳宇韜帶領技術開發團隊堅持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在企業年度的“創新維護技能大賽”活動中,他負責組織并參與了“行業技術方案制定”、“黨政網絡維護技能比賽”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吳宇韜和他的團隊均取得可喜成績,鑒于表現突出,吳宇韜多次被評為四川省及阿壩藏羌族自治州“優秀維護能手”、“優秀班組長”、“十佳服務明星”等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5.12地震”發生不久后,正值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即,吳宇韜和他的同事在沒有任何技術支援的情況下,冒著傾盆大雨,連續奮戰兩天,建設開通了阿壩州人大、阿壩州國稅全球眼視頻監控系統,獲得客戶充分肯定,并且得到了電信公司“講、比”活動評審小組的獎勵。
作為電信行業應用技術骨干,吳宇韜還在阿壩藏羌族自治州率先提出并實施了首個環境污水處理系統VPDN解決方案,不僅為電信創新“講、比”活動起到了示范作用,還為公司節約建設資金50余萬元。吳宇韜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與阿壩州科學技術協會的深度合作,參與開通了全省第一個農業科普熱線,在阿壩藏羌族自治州信息化建設進程中譜寫了一曲解決“三農”問題的行動贊歌。
就這樣,在參加“講、比”活動中,吳宇韜帶領他的團隊,始終堅持把實踐科學發展觀放在首位,堅持緊緊圍繞企業中心任務和發展大局,努力工作。在他眼中,“講理想、比貢獻”并不僅是一項活動,更是一種應該長期堅持的工作信念。他將“講、比”精神,毫無保留地帶到實際工作中來,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帶領著自己的團隊求實創新、勇于實踐,積極發揮著崗位科技排頭兵作用,不僅為阿壩電信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在阿壩州行業信息化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阿壩藏羌族自治州是地處我國西部少數民族聚居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尤其是農村地區,通信技術相對滯后,城鄉信息失衡非常明顯,制約了阿壩州經濟整體水平的發展。地理位置偏僻、信息資源匱乏、農牧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運用科技的能力較差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實用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普及,從而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作為一名通信行業信息化工作者,這樣的現狀讓吳宇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部門員工參與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展示電信員工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想方設法通過通信技術手段讓地方百姓方便快捷地獲取農牧業科技知識,早日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吳宇韜建立了虛擬攻堅團隊,確定了兩個攻堅方向:以2.5萬門農戶電話作為信息載體,通過撥打“96168”科普熱線獲得農業科普知識;建立農業科普信息系統,包括農牧業實用技術知識電話自動咨詢系統、農牧業實用技術專家組人工輔助補救系統、農區網絡查詢及城區科普咨詢系統、反饋及更新系統四個子系統。整個系統全部采用流程化、智能化設計和管理,平臺設計可順利實現人工服務自動轉接和多個人工服務延時轉接功能。
與此同時,吳宇韜所在的政企部還針對科普熱線信息量大的特點,在工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普通話和藏語信息的富余空間,增加了信息存儲服務器,使整體平臺設計具有前瞻性和易擴展性。為保證撥打順暢,信息傳輸上對“阿壩農業科普熱線”平臺接入采用8個2M接入語音,從而實現224個用戶同時撥打熱線無阻塞,確保了“96168”的接入質量,為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個農業科普熱線正常運行發揮了重大作用。熱線還帶動并指導了一批素質高、技術硬的專業技術人員,確保了平臺的順利建設和開通。

阿壩電信公司政企創新攻堅團隊(右三為吳宇韜)
為保證農牧民群眾能方便快捷地查詢到使用信息,吳宇韜也絞盡了腦汁。經過團隊成員多次實驗論證,流程最終采用扁平化制作,每級流程中都增加了子菜單跨級返回、同類信息級別合并、重復收聽等方便操作的程序,將最初的8級流程縮短到5級流程,最大程度地節省了查詢時間,方便了農牧民使用。該工程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普及科學知識和農村實用技術,解決阿壩州農村信息閉塞、科普知識欠缺、實用技術水平不高等發展瓶頸,為及時提供市場信息進行了有益探索。該項目的實施,得到了阿壩州委州、政府的首肯,并獲得了國家、州等多項榮譽,被譽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科普工作的創新之舉”。
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如何著眼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如何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同樣考驗著這位通信行業信息化推進者。由于缺乏現成的可用方案和經驗,吳宇韜查詢了大量資料,加上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大膽提出了通過數字機頂盒加EPG的方式來實現全州鄉鎮基層黨員的遠程教育。通過覆蓋全州的寬帶網絡,在鄉鎮黨員培訓活動室加載了數字機頂盒和EPG,在系統后臺搭建了黨員遠程教育資源平臺,廣大基層黨員通過電視節目菜單的方式就可以接受現代遠程教育教學。
系統建成后,打破了基層黨員被動接受遠程教育的傳統模式,基層黨員的整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此系統,不僅可以完成縣委培訓機構與鄉鎮基層黨員的互動教學培訓,還能實現所有黨員同時參加視頻會議和遠程指揮調度功能,使阿壩州基層遠程教育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由于吳宇韜設計的方案簡便易行,節約投資上百萬元。
當推動科技進步成為工作目標、技術創新成為工作習慣,所有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吳宇韜的工作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在阿壩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正是因為有著眾多像吳宇韜這樣敢于創新的科技工作者,在“講、比”活動中,甘于奉獻,洋溢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創新激情,才為阿壩州通信業務發展寫就了一曲又一曲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