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輝 李波

貝能達科技園二期效果圖
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南部一隅,一座新興的科技園正如火如荼的建設。北京貝能達技術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該園區內。這里,是貝能達的總部基地。
貝能達2001年8月掛牌成立,始創之初,就瞄準了國家軌道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行業。12年如一日的堅持與專注,至今日,貝能達已發展成為從產品研發到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工程執行、售后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的軌道交通客服系統供應商。公司產品涵蓋地面信息服務系統、車載信息服務系統、地面廣播系統及鐵路綜合客運信息系統。
在一個市場環境動蕩、國家政策調控、核心技術被壟斷、行業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一個弱小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的風口浪尖中生存、發展、壯大到最后脫穎而出,這是一個企業的榮耀,更是為數不多能走向成功的中國民營企業的真實寫照。鄭小勇,貝能達公司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回顧貝能達十二年的風雨歷程時,不禁感慨萬千。
有人說:成長就像剝洋蔥,剝掉一層就流一次淚。回首北京貝能達技術有限公司十二年的發展歷程,鄭小勇深刻的感受到,成長真的不一定快樂,但可以讓我們擁有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大!
2001年,鄭小勇毅然離開深圳華為北方分公司,憑著僅有的行業經驗與市場認知預判了中國軌道交通行業未來的發展,便以一腔熱血召集了幾個小兄弟創建了貝能達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那時的鄭小勇24歲,沒有資金,沒有產品,也沒有可以依托的人脈關系。那時的貝能達就是一顆剛剛破土的嫩芽,任何的風吹雨打都是滅頂之災。那時的鄭小勇惶惶不可終日,躲閃著一個又一個的風險,在夾縫中求著生存。他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自己的員工,與他們在苦難中展望著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愿景。他們一起高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那時候,公司最大的心愿就是“活著”,因為他們堅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然而,即便如此,公司仍經歷了幾次生死攸關的考驗。

董事長鄭小勇在貝能達公司年會上講話
2003年的非典肆虐了中國南北大地,一時間北京成了非典的重災區。那時的貝能達正有了一些起色,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可是,當非典來襲的時候,20余人的銷售團隊全部離京返鄉,導致公司業務幾乎癱瘓,公司一下陷入了瀕臨倒閉的狀態。突如其來的打擊,使鄭小勇欲哭無淚,但傷心之余沒有退路,對生存的渴望激發著他的斗志。鄭小勇讓自己又回到了銷售崗位,當起了業務員,緊抓著任何一個可以為公司帶來希冀的機會,艱難地支撐著公司的運轉,熬過了那一段歲月。
2005年,深圳貝能達通訊技術公司(該公司鄭小勇只是投資人,沒有參與經營和管理)由于總公司訂單銳減和自身市場開拓不力再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連續3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600余萬,600萬的虧損額本來不大,但對當時的深圳貝能達來說卻是不可承受之重。供應商上門逼債,法院強制執行,一時間弄得他焦頭爛額,狼狽不堪。最后鄭小勇決定壯士斷腕,以大股東的身份承擔債務,清算深圳貝能達公司。通過與供應商無數次的協商,將債務化整為零,三萬、五萬一點一點的,歷經了兩年之久才終于償清。
為了給自己和員工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期望,公司組建伊始,鄭小勇在理性分析市場,著眼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上,大膽提出了“第一個五年打基礎,第二個五年求發展,第三個五年上臺階”的戰略構想,并科學制定了精品戰略、地面橫向集成戰略、車地縱向集成戰略的發展藍圖。確立了以通信配線、客運信息系統設備的制造及核心技術的開發為支撐,以鐵路通信配線、客運綜合信息工程為切入點,以投資參股、聯合開發、資本運作為補充,以重組兼并、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為手段的企業戰略。雖歷經艱難險阻,然終歸天道酬勤,他們很幸運地走過了12個春秋,完成了前兩個五年的發展規劃,進入了第三個五年發展時期。
2006年以來,隨著高鐵跨越式發展和國家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政策利好,市場出現了井噴式增長,輕裝上陣的貝能達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如今的貝能達,坐落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貝能達科技園內,占地40余畝,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擁有員工200余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141人,碩士7人,占公司總人數70%以上,從事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相關工作的人員150余人。年銷售額超3億元人民幣。2007年8月,貝能達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08年4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同年被國家發改委選定為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重點推進企業之一。2010年3月,獲得“海淀區創新企業”稱號。2012年12月,取得了國家工信部頒發的計算機二級集成資質,擁有了18項自主知識產權。2013年通過了國際鐵路行業標準IRIS認證。

貝能達車載PIS模擬展室
現公司下設三大事業部:車載事業部、PA事業部、配線事業部。公司自成立以來參與和承接了多項國家、地方以及海外的重點項目建設,如京滬、京石武、滬寧、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地鐵7號線、北京地鐵14號線、重慶地鐵、大連地鐵、長春輕軌、青島地鐵、長沙地鐵,以及阿根廷、越南等地鐵項目。公司與中國南車、北車集團長期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得到了車輛制造廠和地鐵業主的一致好評,并已躋身各大車輛廠的合格供應商之列。
貝能達科技園二期基建也在火如荼的建設中,計劃2014年春節前完成封頂。屆時,四棟七層的研發與辦公大樓將在貝能達科技園區內拔地而起。二期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地擴充公司的整體規模和行業影響力。
今天的貝能達人正懷著“科技興企、實業報國”的信念,秉承“正直、負責、創新、卓越”的公司理念,堅持“始終創業不守業,持續創新不守舊”的企業精神,在不斷發展壯大的歷程中,沐風櫛雨,撥云見日,鑄就了中國軌道交通信息系統行業中一顆閃耀的明星。
中國軌道交通仍處于一個井噴式的建設和發展階段。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鐵道部(現鐵路總公司)重點落實《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建設的重要時期(目標:建設新線12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8000公里;建設既有線復線4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8000公里。);與此同時,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對城市軌道交通的依賴性也大大增強,改善城市交通現狀迫在眉睫。2011年上半年,國務院、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了28個城市的108條新建地鐵項目。2012年9月5日,國家發改委又批復了全國19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規模預計超過8000億。
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為以軌道交通建設為依托的企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然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集成化與技術創新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優質的售后服務與保障體系要求越來越嚴、導致企業對于項目的執行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在不斷加強企業綜合競爭實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同時,為國家和地方奉獻更多的優質工程,從而更大地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企業成為行業的標桿。這一切,都是貝能達需要面臨調整和從新部署的發展戰略問題。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希望與困難交織,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抓住機遇,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之路?鄭小勇在公司中高層管理干部會議上,無比堅定地說道:面臨當下,貝能達人只要愈發緊密團結,高效執行,加速創新,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勝利!這是貝能達公司的核心管理理念,是貝能達人12年來克敵制勝的法寶,這樣的公司必將能夠克服任何困難,最終實現他們的發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