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明
摘 要:素質教育是指在傳授學生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道德修養、創新能力等全方面的培養。打造出能適應時代發展,不同社會環境的新型人才。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工作,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更新理念;學習態度;自學能力
隨著新課改和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普及,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滿足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最為關鍵的是實施素質教育。初中語文是連接小學語文到高中語文的有效橋梁,初中語文的教學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是非善惡、道德品行及語文修養的形成。然而,由于,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理念有著很大差別,導致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時代發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本文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推進素質教育進行相關思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態度對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很大的影響。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使其了解掌握現代化教學的目的是素質教育更好實施的有效前提。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環節中,不應當存在原始守舊的學生等級區別對待的陋習。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嚴,老師應當給予同等的對待,一視同仁。還有,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在文化知識的講授的同時,更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的道德品德,價值取向的樹立。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下,教師還應當注意因材施教的科學教育手段。每一位學生由于先天后天、內在外在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自身存在與別人不同的優缺點。結合自身的現狀,取長補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要求我們實施因材施教。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轉變學生的學習認知,倡導主動學習和終生學習不僅是新課改的最終目標,也是我國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的要求。對于語文教學,傳統的老師手把手的教導模式已經退出了教學舞臺,新的課改體質、教育機制要求我們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要想實現教育必不可少的轉變,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體會到教學過程中的樂趣,并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老師的教學質量要有保障,教學態度端正認真。還要注重課堂氛圍的活躍,積極跳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長遠艱辛的教學工作,教師不應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誘導學生,注意轉變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現象,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
三、培養學習自學能力
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經濟蓬起的時代,這不僅局限地要求我們能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能力去分析理解這些信息。在素質教學的推動下,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倡導終身學習也是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可以加強學生閱讀能力,語言文字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等。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終身學習理念的樹立。在培養初中生的自學能力時,首先要使其充分意識到自學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的重要性。還應當教授給學生自學的一些有效方法,鼓動學生積極嘗試,積極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比如說,遇到不懂得文言常識等,要勤于翻動課外資料進行查找。
參考文獻:
[1]禤宏蓮.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技經濟市場,2007(3).
[2]劉興勝.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3).
(作者單位 江西省玉山縣六都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