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口號鼓勵準備高考的學生:這是腦子最后一次有用的時候了,之后的一切都看爹了!
——佚 名(網絡段子,摘自2013年6月6日《羊城晚報》)
我們現在的教育政策有兩個取向:一是教育公平,農村孩子應該有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機會去上好大學;二是人才創新,絕不能把學生完全變成考試機器,所以才會以高校自主招生等方式來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特長。
這兩個取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在現實中會產生沖突。城市孩子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會接觸各種課外知識、特長輔導、競賽比賽,綜合素質上農村孩子怎么可能拼得過呢?更何況現在所說的綜合素質更多是指知識的廣博程度。所以,現行的教育政策很尷尬。在當前的現實環境下,農村孩子唯一能拼的只有高考成績。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強認為,我國城鄉和區域差異過大,加分貓膩太多,農村學生很難上好大學,為讓所有學生公平競爭,建議高考恢復全國統一命題并取消加分政策(摘自2013年7月5日《中國青年報》)
單憑你們不改文學院,就得敬一杯酒。
——在一次學術對話會上,武漢大學原校長劉道玉對北京大學中文系前主任陳平原如是說。大學“系”改“院”是大學擴招的產物,早在2010年就有網帖稱“學院都改成大學了,系都改成學院了,中國大學從此沒有‘系”,但這種“全面升格”的做法一直廣受質疑(摘自2013年6月19日《中國青年報》)
我們進入全民富足、全民娛樂的時代了嗎?看看每天各大衛視種類繁多、層出不窮的低級趣味的娛樂節目,它們對于國民素質提升、國家民族振興起到了一點點正面作用嗎?
——魏 驊(江西省贛州市鐵路小學)
影片《小時代》之所以成為第三部票房兩日破億的華語電影,只能說明影片的確捕捉到了時代氣息。影片用虛妄、赤裸裸的金錢游戲,明目張膽的物欲導向,宅男女神矯揉造作的表演,深深吸引著“90后”的娛樂感官,我們不得不佩服郭敬明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對當下流行文化、偶像訴求的成功把握。
——楊井峰(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人力社保局辦公室)
大學生為何要實習?無非是兩個動機:一個是主動的,為自己未來的就業作鋪墊;二是被動的,是為了學分,學校要求必須去實習。在兩種動機的夾擊下,很多大學生的實習變成“作秀”,尤其是以后者為主導的實習,讓很多學生投機取巧,甚至購買假的實習證明來充數。這樣的大學實習已經喪失了意義,不如沒有。
——王傳言(中國甘肅網評論員)
孩子的成長道路應當讓孩子自己來走,人生沒有無用的路,走彎路也是孩子重要的成長體驗。大人不能一直抱著孩子走路。如果一直抱著孩子走,孩子也許不會走彎路,不過可能連路都不會走了!
——韓美齡(陳 放摘自《中國德育》2013年第12期)
教育不僅要教給人們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教會人們駕馭知識的技能,并要教會人們懷疑知識的技能。教育應該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知識是為人所用的,而不應該反過來由知識奴役人。
人的精神力量的發展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教育不僅需要分別培養和發展人的身體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圖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和諧的發展。
發展個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礎上,充分把人的差別性表現出來,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獨特性,實現生命的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發展人的個性是教育的理想。
——熊正佼(江蘇省贛榆縣黑林鎮大樹小學)摘自《2013年最新教育學和心理學》
卡馬喬終于不出意料地下課了,這讓我很悲哀,又一位被中國足球管理層寄以厚望的名師倒在了成績考核的大棒下。成績考核本無可厚非,可我們的足球管理層的做法卻是:教練先生,我可以給你錢,但絕不給你時間。最多三年,你教的隊伍必須通過“出線”考試,無論給你的是些什么人,屆時出不了線,就是你無能,你就得下課。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時下,大多數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就是這樣要求老師的。試想在這種考核方式下,有幾個老師敢于和能夠摒棄知識填壓和技巧灌輸的應試教育方式,而真正去堅守、探索和創新素質教育模式?
卡馬喬終于不出意料地下課了,不僅應當引發足球管理層的反思,更應當引發中國教育管理層的反思。
——吳媛艷(江西省靖安縣中心小學)
■責編: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