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念東
想當年,我手不釋卷愛書如命,孰料結婚生子后,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瑣事將讀書時間一點一點蠶食殆盡,驀然回首,才發覺遠離讀書的日子是那么空虛乏味,整個人也變得愚不可及、俗不可耐。我越來越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要想教好書,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然而,書海無垠,時間有限,怎樣才能提高讀書效率呢?
愛書的同事向我推薦:《教師博覽》,值得一看。
我將信將疑,借來幾本《教師博覽》,沒想到,初次翻閱就令人愛不釋手!
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博覽》是醫愚良藥,是教師手中的《讀者》,是教師版的《特別關注》。其中絕大多數文章跟教育有關,既有教學反思、教育感悟、教育理論、教育故事、教學技巧,也有最新的教學改革和動向,還有關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她啟迪教師思想、開闊教師眼界、豐富教師精神世界、提高教師生活質量。
《教師博覽》讓我們能夠深入教師的情感天地與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新境界、新風景。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師——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要不斷學習,不斷讀書。惟有如此,才能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有的教師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經找不到興趣,找不到意義了。面對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顯得那樣無動于衷、麻木不仁,他們敷衍塞責,只為養家糊口。在他們看來,教書育人的工作是一種苦役,只有退休才能脫離苦海。他們以聊天、上網和打牌等方式來消磨閑暇時光,日子,就這么一天天地捱過來、混過去。
為什么處在同樣的環境中,有的人能從教育中感到快樂,成為名師,而有的人卻只能淪為教書的機器?
主因在于讀書。要使教師對教育永遠充滿激情充滿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讀書會讓我們教師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領略教育的真諦;讀書會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教師,歷來被人稱為知識分子和文化人。讀書,在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僅是知識數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內涵、素養品質的提升。教師讀書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讀書才能讓自己豐富起來、深刻起來、精神起來。
當前,教師最大的悲哀就是其自身的價值要由學生的考試成績決定,也就是為考而教。學生學不好、考不好,我們教師也就常常埋怨學生不喜歡讀書。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讀書?根本原因在于教師自身。試想:現在許多教師不讀書或者只讀教學參考書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我們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學生多讀書呢?學生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精神食糧,積累知識,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就更需要通過廣博、獨立的閱讀來獲得專業的發展、自己的提升和精神家園的營造。
常常聽到教師抱怨:“想讀書啊,但哪里有時間呀!起得比公雞還早,睡得比老鼠還晚,一天到晚忙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繼續教育,還要應付各種檢查驗收以及考試考核評比,想說讀書不容易啊!”讀書成了教師“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事情。他們說的的確是實情,但對于一個勤奮讀書的人來說,不管多忙,只要有一個平靜適宜的心情,總是可以為自己找回讀書時間的。沒時間與其說是教師不讀書的原因,不如說是教師不讀書的借口。曾國藩曾說過:“茍能發憤讀書,則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地亦可讀書;負薪牧豕均無不可讀書;茍不能發憤讀書,則家塾亦不能讀書,即清靜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教師丟下課本在辦公室可以讀書,勞累一天后躺在床上也可以讀書……只要不把讀書看得過于隆重,只要不把自己當作特殊身份的讀書人,大概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進入讀書之佳境。好的讀書態度,是把讀書看成尋常事,如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也有一些教師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學歷,教學經驗也很豐富,可以滿足現狀吃老本,沒必要讀書。甚至有的教師還認為:“在應試教育下,教師關鍵在‘教,與自身讀不讀書,知識淵博與否沒有必然聯系。”博士研究生教不了小學生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經典”例子。乍一聽,似乎理直氣壯,殊不知,這是教師不愿意靜下心來讀書的浮躁病。一名合格的教師有了讀書這副“保鮮劑”,儲備的知識才不變質;有了讀書這個“加油站”,擁有的智慧才不耗光;有了讀書這份“催化劑”,正確的觀念才被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可能比其它任何一個行業的人都更需要不斷讀書。
培根說:讀歷史可以使自己聰慧,讀詩歌可以使自己靈秀,讀數學可以使自己精細,讀自然可以使自己深沉,讀倫理可以使自己莊重,讀邏輯和修辭可以使自己善辯。作為教師,可以利用休閑的時間讀讀《教師博覽》,去結識思想的偉人,神交行動的大師。《教師博覽》是百讀不厭的經典作品的集合,讀這樣的書,可以以一當十,事半功倍。
我在不斷的閱讀與思考中,調整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態;我在不斷的閱讀與思考中,與大師們進行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我在不斷的閱讀與思考中,發現教育生活是由一個個細小的片段、細節組成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和片段都意味著一個教育時機。如果我們教師敏銳地抓住這樣的教育時機,就可以充分體現自己對學生行為的關注,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對學生細小行為的關注中,教師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成就和幸福。這就是教師的美麗,教育的真諦。
如果一位教師能把“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的思想理念植于心田,活到老,學到老,就一定會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智慧迸發、情懷豁達。他的精神生活會天天充滿陽光,并使其學生受益終生。
讀《教師博覽》,我找到了教育的美麗,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教育、愛上了孩子。讀《教師博覽》,我悅納自己,不再怨天尤人。
感謝《教師博覽》,教會我在工作中做一個有心的人,在生活中做一個快樂的人!
我讀書,我幸福!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第二中學)
責編:徐艷蘭
歡迎訂閱 歡迎賜稿
《教師博覽》(原創版)
2013年第5期要目
【博覽人語】
請看到我李志欣
【敘事】
心尖上的孩子 本編輯編輯部
菜蟲的時間果殼 蔡朝陽
心尖上的男生“潛成長”陳 忠
陪著兒子參加夏令營紀現梅
琪爸的那些事兒劉文虎
沉甸甸的愛王 艷
“等我當了爸爸”史錄選
【人物志】
十年非常語文夢 吳春來
【征文】
冷轉身的剎那,我淚流滿面 孫 強
從2:8到8:2 歐小麗
轉身,彰顯教育藝術與智慧趙克明
無奈轉身,卻非失敗結局史 峰
情非得已的轉身王立文
【對話】
“人”是課堂的唯一尺度王木春 謝 云
【人文課】
民國時期的大學校長與大學教育智效民
【視點】
讓學生引導擁有活力與思想鮑靜靜
你是木桶嗎孫明霞
【專欄】
不必說破謝 云
把孩子趕上樹去江衛社
【藝品】
藝術的世界 想象無禁區
——電影課之《畢加索的奇異旅程》夏 昆
【書話】
讀書的味道,慢慢“煲”汲安慶
家族精神 民族精神
——讀《心遠——一個教育世家的百年滄桑》
馬相武
【親歷】
美國的奧數和中國不一樣江 心
【文苑】
土灶上的美食記憶凌龍華
我的第一個老師任 蒙
一滴露珠照亮整個村莊 謝壽國
清喜 雪小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