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平

作為美國20世紀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實踐家,克拉克·科爾(Clark Kerr 1911?200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極其復雜的社會背景下,以獨具開創性和前瞻性的高等教育思想,對大學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領美國高等教育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被譽為“當代美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設計師”。
1911年,克拉克·科爾出生于賓夕法尼亞州。1928年,進入斯沃斯莫爾學院學習,在1932年獲得學士學位后,于1939年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后,他先后在斯坦福大學和華盛頓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52年,科爾順利當選加利福尼亞大學總校校長。1967年,科爾接到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員會的邀請,先后擔任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卡耐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委員會主席等職。
今天看來,克拉克·科爾所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學”“高等教育目的觀”“高等教育國際化”等教育思想,有力地指導了美國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轉型,是美國大學發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前瞻開創的高等教育思想
英國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曾給予科爾高度評價,稱他“在高等教育界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人物……他的聲望響徹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岸”。的確,科爾對美國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界的貢獻都是不可估量的,他的教育思想幾乎從理論上回答了戰后美國甚至世界高等教育領域內發生的一切變化。
在對大學定義的問題上,科爾提出了具有開放性和多樣性的“多元化巨型大學”概念。他將多元化巨型大學定義為一個由各種各樣學術和文化背景的人組成的龐大的社會組織,認為現代大學不會再堅守單一的大學理想,它和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大學作為知識的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必須走出象牙塔,將自己全方位地開放給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站”。
由此來看,科爾的觀點實際上徹底顛覆了從中世紀就形成的大學傳統,使精英教育的觀念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為更多的普通大眾提供了進入大學的機會。多元化巨型大學的開放性和多樣性適應了戰后美國社會的發展趨勢,在美國各個大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科爾所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學”的建設,使美國工業化的核心力量增強,進而幫助美國在全球確立科學的領先地位。
在高等教育目的問題上,科爾提出高等教育應該具有不斷演化的多元化目的。第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應是多元化的,因為從高等教育的發展史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目的從最初的一元逐漸向多元化演變。早期的中世紀教育目的單一,主要培養工商業需要的會計、律師和辦事員。科爾認為,“沒有大學只有一個使命這樣的事情,過去從來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決不會有。”第二,高等教育的目的應是不斷審視和調整的。他認為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值不斷升高,應該不斷審視高等教育的目的,進行有益的探索調整。
科爾對高等教育目的的闡述,結束了美國自1870年以來高等教育一直沒有目的的歷史。20年后,當人們再次審視這些目的時,仍舊認為這是對近代美國高等教育目的的最好陳述。
在高等教育的潮流上,科爾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股不可逆轉的國際潮流。”在他看來,一個新的學習化世界已經到來,而高等教育國家化正在并將繼續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這一觀點對美國高等院校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美國教育理事會1988年的調查顯示,在科爾高等教育國際化思想的影響下,有1/3的美國高校增加了國際問題研究的課程,1/5的院校則增加了外語課程。
事實證明,科爾所構建的教育思想不僅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并對國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響政策的卡耐基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高等教育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相應的,國家層面對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約束力度越來越大,這一度讓美國高等教育界大為不滿。
當時,科爾所領導的卡耐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會,其宗旨是通過理事會對美國高等教育的研究,為政府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建議。他憑借杰出的行政領導能力及自身深厚的研究功底,使理事會的研究成果在美國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科爾要求,研究首先必須保持不偏不倚的獨立立場,將國家福祉而非國家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其次要考慮高等教育的利益,并且對所有高等教育機構一視同仁。在研究主題上,科爾要求主題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即有意識地對當時缺乏解決方法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主題要適度超前于歷史,但是要求不能超越到和當時主要關注的問題毫不相干的程度”。
對于研究報告,科爾要求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他提出,每一份報告都要有特定針對的群體,而且群體聽了報告后有能力也愿意去有所行動;報告要集中于某個主題或者一系列相關主題,并且要精確詳細地提出建議,而不是得出一些籠統毫無實用價值的原則和一般性結論。
在科爾的領導下,卡耐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會最終產生了37份政策報告和137份自助的研究和技術報告,涵蓋了高等教育的幾大主要領域。比如,涉及管理和財政資源的各有13份報告,涉及人才資源的有20份研究報告和技術報告,涉及高等教育目的的有12份報告,還有18份報告展現了國際視野等。
教育家斯圖亞特曾評價說,科爾所領導的卡耐基高等教育理事會的研究,其意義絕不止于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行動指南,它們本身就是“歷史道路上的檢查站,記錄著時代的問題以及當時的思想氣候”。
推動大學現代化改革
在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期間,科爾促進了大學的現代化和巨型化(群體化)。用哥倫比亞教育學院主席阿瑟·列文的話說,“在建立現代化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系統的過程中,科爾為美國高等教育所做的工作就像亨利·福特為美國汽車工業所作的貢獻那樣,他以大批量、低成本和高質量發掘了美國教育和研究的潛力,從而適應了國家對這兩方面的急切需要。”
在學校行政管理方面,科爾整合了加州大學原有的各個分校,并給予分校更多的自主權。他改革了當時原有的6所分校,并新設了歐文分校、圣迭戈分校和圣克魯茲分校。同時,為了使學校的管理更加簡約有效,科爾賦予了各個分校校長很大的行政自主權。
由于各個校長取得了主持分校日常工作的權力,因此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各顯其能,使各個分校的發展呈現出不一樣的風采。比如,新設立的三所分校中,歐文分校吸收了各種傳統學術教育的長處,給一些交叉學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教學資源方面,科爾提出了資源統計規劃使用的改革措施。例如,實現全校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的有效利用,科爾所領導的加州大學評議會出臺了一項統一使用圖書館等教學設備的措施。該措施將洛杉磯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圖書館作為加州大學的主體圖書館,然后統一編訂圖書館目錄,以便各個分校使用。這一改革措施不僅提升了加州大學教學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加強了各個分校的科研實力。
在學風校風建設方面,科爾積極推動學術自由。1958年,他向學校理事會提議在加州大學實行終身教職政策,開創了加州大學歷史上教師爭取終身聘用的先河。同年,科爾廢止了加州大學過去將預備役軍官訓練作為加州大學學生的必修課,并逐步放松了大學原有的嚴厲和保守的演講政策,使加州大學變為百家爭鳴的學術殿堂,從而確立了學術自由的傳統。
實踐表明,科爾擔任加州大學校長的十年,是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十年,加州大學由此成為一所真正為公眾服務的現代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