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南陽473009)
(一)完善稅收制度,避免重復征稅。營業稅的征收通常是以全部營業額為計稅依據,而交通運輸業、建筑安裝業、金融業等行業的流通環節較多,以往的營業稅征收是對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征稅,造成了重復征稅。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只針對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進項稅額允許抵扣,有助于提高相關產業的分工和專業化。
(二)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過程中,實行差額征收體制,改革后新增的低稅率為11%、6%兩檔,從而有效地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直接降低了企業的實際納稅額,有助于提高其整體的經濟效益。企業享受到了實惠,將進一步拉動相關產品的價格降低,減少通貨膨脹的壓力。
(三)有利于推進第三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已經逐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在吸引社會剩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完善,第三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徹底改變了以往的營業稅額重復征收的問題,也為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隨著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及行業的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企業享受到這種變化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同時“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也逐漸顯露出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對企業稅負的影響。首先,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從根本上解決了對企業營業額的重復征稅問題。從理論上來講,增值稅主要是針對增值的部分進行征稅,而營業稅主要是針對全部的營業額進行征稅,容易產生重復征稅現象。因此,“營改增”的實施可以為企業減少稅負負擔。其次,增值稅的稅率在現行的17%和13%的基礎上,新增了11%和6%兩檔低稅率,覆蓋面更廣,企業享受到的稅收減負更加明顯。
從理論上說,“營改增”有效地避免了重復征稅。但由于眾多的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經營模式、范圍、特點也是千差萬別,因而經受的稅改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在同樣的稅率前提下,有些企業稅負會降低,相反有的企業稅負會增加。以交通運輸業為例,以往的營業稅在流通環節上存在著重復征收的現象,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也不能夠作進項稅抵扣。“營改增”實施后,企業的納稅負擔將會大大減輕。但是,對于服務業來說,由于該類企業不易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可享受抵扣的進項稅額比較少,而“營改增”后自身營業稅率又比增值稅的稅率低,這就使得企業所繳納的稅款增加,進而加大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對企業財務的影響。首先,從企業的賬務處理方面來講,稅改前營業稅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服務發票金額即為取得服務收入,實際發生的列支則作為相應的成本。稅改后,應納稅額是本期銷項稅與進項稅之差,通過應交稅金賬戶來進行會計核算。其次,發票的使用管理將會更加嚴格。由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企業對外提供服務產生的銷項稅額和企業日常采購商品、接受服務環節產生的進項稅額都有密切的聯系,從而對企業增值稅的繳納金額產生影響。因此稅務部門將會加大對發票的監管力度,杜絕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最后,混合經營企業的會計核算要求提高。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式下,混合經營企業普遍存在,稅改后對于可以分別核算各類業務的可以分稅率繳納,不能分辨明細核算的企業業務將一律從高征收,這就對企業的會計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央與地方稅收利益的協調問題。在我國目前的分稅制體系下,增值稅是中央稅收的主要稅種,而營業稅在地方稅收中占的比重較大,一直保持在30%-40%。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減輕了相關企業納稅負擔,但也導致地方稅收的稅源受到影響,短時間內稅收收入將會有所減少。因此,如何在實施過程中,保證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受到大的沖擊是改革成功的關鍵。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必要建立健全財政保障機制,通過制度建設來保證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稅改過程中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中央政府也可以通過設立對于地方政府的稅改專項財政補貼,通過若干年的過渡來保障“營改增”稅改的順利實行。不同行業的企業在稅改過程中的稅負變化不同,部分中小企業不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稅改后稅負會有所上升,政府在稅改過程中可以設立過渡性的財政補貼,幫助企業轉型發展。
(二)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的變革問題。企業應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已經納入“營改增”地區的試點企業,應結合自身的情況,對稅收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制訂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吸收政策紅利,合理避稅,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1.增強內部控制,規范發票管理。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對企業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完善調整,抓好內部控制,防范企業財務風險。規范發票管理制度,一方面設定專人負責,做好發票的開出及核銷的整個過程的管理,具體責任落實到人;另一方面,對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發票要進行區分,嚴格按照會計制度進行管理。
2.加強對企業的后續培訓。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廣大的會計從業人員來講是新的內容,需要進行專題學習,認真掌握。因此,企業應加強對有關“營改增”的后續培訓工作,通過專題講座、外出學習交流等方式使會計人員迅速適應新的稅收政策,充分認識到政策變化對企業的影響,進而提前做好稅改的準備工作。
3.加強成本費用控制,合理定價。稅改后,對于以前合作的供應商要進行重新篩選,盡量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進行合作。加強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制訂成本預算考核標準,實行單位負責制,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的利潤。
(三)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問題。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在會計核算中采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來進行核算;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在會計核算中采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來進行核算。稅改后,對于營業稅的會計核算也隨之改變。
1.從銷貨方或者提供勞務方的角度來處理。稅改前,營業稅直接包含在商品和勞務中。在計征營業稅時,營業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并對應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稅改后,在計稅時應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從購貨方或者接受勞務方來處理。稅改前,固定資產中的不動產和無形資產中的營業稅直接計入成本;稅改后,可以以不含稅的買價入賬,并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