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華
椎管內麻醉是手術麻醉、術后鎮痛中常用麻醉方式, 是向患者椎管內某腔隙中注入相應藥物, 對脊神經興奮性與傳導功能予以可逆性阻斷, 從而實現有效麻醉的方法, 主要包括蛛網膜下腔阻滯性麻醉與硬脊膜外腔阻滯性麻醉兩種方法[1]。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椎管內麻醉后, 會發生短暫性神經病學綜合征, 對患者健康有嚴重危害, 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較差[2]。為提高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椎管內麻醉后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治療效果, 作者選取于本院行椎管內麻醉后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52例患者, 隨機分組后對照組不進行處理, 觀察組給予麻醉性鎮靜藥物與糖皮質激素治療, 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行椎管內麻醉后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患者52例, 其中男32例,女20例, 患者年齡為21~45歲, 平均為(28.3±2.4)歲;其中蛛網膜下腔阻滯性麻醉29例, 硬脊膜外腔阻滯性麻醉10例, 蛛網膜下腔聯合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13例。將5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6例,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展開對比。
1.2 判定標準 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判定標準為:在完成手術治療后24 h內, 患者腰背處有明顯疼痛, 且痛覺向臀部延續放射, 有的可放射到下肢中;疼痛有典型的持續性特點, 在部分疼痛部位有痛性痙攣、銳痛及燒灼管等;患者同時可因疼痛而有不安情緒、煩躁、焦慮及哭鬧等表現, 且其他生理檢查均無異常。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不采取特殊處理措施, 僅給予常規的安慰處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麻醉性鎮靜藥物與糖皮質激素治療:給予患者10 mg地塞米松靜脈注射治療, 1次/d, 同時每晚于患者睡前給予地西泮2.5 mg治療。經過15 d治療后,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 利用視覺模擬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分, 總分為5分, 當所得分值越高, 則表明患者疼痛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展開統計學分析, 用(±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對組間數據展開t檢驗,組內數據展開χ2檢驗, 當P<0.05時, 二者間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視覺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視覺評分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視覺評分對比( ±s)
?
椎管內麻醉引發的神經損傷屢見不鮮, 尤其是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最為常見。這一并發癥可致使患者血壓降低,嚴重時可引發患者出現意識喪失、呼吸暫停, 有時可引發硬膜外血腫、神經毒性反應及神經損傷等不良反應。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多發生在麻醉過程相對順利、平穩的硬膜外腔阻滯性麻醉與蛛網膜下腔阻滯性麻醉中, 據調查其發病率為8.1%[3]。該疾病主要為敏感性癥狀或感覺異常, 在軀干下部發病較多, 可到達腿、臀與股部, 常為雙側, 主要癥狀為放射性、痙攣性、持續固定性、燒灼樣疼痛, 輕重不一且沿下肢呈放射性[3]。
在椎管內麻醉操作中造成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藥物毒性作用。當為患者行椎管內麻醉后, 部分患者會有不良反應出現, 尤其是利用利多卡因進行麻醉時, 麻醉藥物會在人體內形成毒性作用, 從而引起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②操作不當所致機械性損傷。在麻醉中若存在置管不當、穿刺不慎、解剖不清、操作人員姿勢有誤、穿刺粗暴、未進行清楚定位等情況, 則會給患者神經元造成機械性損傷, 引發神經缺血, 最終導致患者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③局麻藥物可對機體中神經細胞造成影響, 造成神經細胞膜溶解現象, 而當神經細胞膜溶解溶解后, 很容易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④經椎管內麻醉給予患者布比卡因與利多卡因等藥物, 會促使患者機體中鈣離子水平大幅提高, 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壞死, 引發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作者通過研究發現, 要預防患者在椎管內麻醉后出現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 需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在展開椎管內麻醉時, 應在確保藥物可實現麻醉效果前提下,將藥物濃度盡可能降低;確保麻醉平面寬度足夠, 避免麻醉藥物在局部出現過度積聚;術中應盡量減少穿刺次數, 避免對給神經造成損傷;當患者合并有脊柱外傷、糖尿病或動脈粥樣硬化時, 盡量不要應用強化麻醉藥物。當確認患者發生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 應及時給予患者麻醉性鎮靜藥物與糖皮質激素積極治療, 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經積極治療后,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視覺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 椎管內麻醉在臨床中應用十分廣泛, 但容易引發暫時性神經病學綜合征, 在臨床治療中應給予患者適當治療,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緩解。
[1]浦鵬飛, 謝玉波.椎管內麻醉的研究進展.海南醫學, 2012,23(4): 154-155.
[2]劉萬楓, 王珊娟, 杭燕南.椎管內麻醉后的神經并發癥.臨床麻醉學雜志, 2009, 25(1): 85-86.
[3]林躍華, 李寶洲, 黃蔓利.椎管內麻醉致神經損傷5例分析.廣東醫學, 2010, 31(13): 1771-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