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寧
一
“水仙花日”是新西蘭廣為人知的癌癥基金組織,每到春天,水仙花盛開的季節,就有很多志愿者在街頭巷尾接受捐款,并授予捐獻者一支手工做的水仙花。新西蘭人走在大街小巷都以身戴黃水仙為榮,昭示自己有份社會責任心。
女兒小荷每年隨爺爺奶奶貢獻一下午,幫助收集捐款發放水仙花。她和爺爺奶奶拿著印有水仙花標記的小黃桶站在商場一角,每當捐獻者往桶里投放捐款,小荷就鄭重地遞上一支水仙花,人們總是和氣地說聲:謝謝。
今年,9歲的小荷幫助完爺爺奶奶后,自己要求做更多。她提出要自己做裝飾精美的紙托蛋糕賣,將收入捐給癌癥基金組織。聽后,我為女兒的公益心感到自豪,也被9歲小孩的自主精神感動。
“到學校賣嗎?”我問。
“不,到超市門口,還有足球場邊上去賣。”小荷胸有成竹地回答。
我心里打嘀咕,能賣得出去嗎?她可從來沒嘗試過……不去管那些,重在過程!于是我當即鼓勵說:“很好!你真有主意!”
小荷通知了幾個好友,最后Issy欣然同意加入。兩人周六一早在我家碰頭,列了個食譜單,派大人去超市購物,兩個孩子在家設計海報,用電腦加上手繪,兩人時而緊張設計,時而悄聲商量,畫了6張與水仙花日有關的海報,最后采用了3張。
半小時后材料來了,孩子們開始了香蕉蛋糕的制作。小荷輕車熟路做主廚,把蛋糕放進烤箱后,小荷上好了鬧鐘,兩人就去玩憤怒的小鳥游戲了。孩子們還懂得工作休息搭配協調呢。
蛋糕烤好出爐了,色澤金黃恰到火候,一個個拿出,放進鮮艷的紙杯,開始裝飾,這是她們最喜歡的一道程序:先抹上白色的奶油,再放上紅色圓豆糖、金銀片、巧克力……
我們將蛋糕放到竹筐里,孩子們穿上黃水仙般的衣裝到了超市門口。恰好還有一個攤子在做賣熱狗募捐,孩子們就在他們旁邊擺攤。她們帶了張深粉深綠相間的桌子,貼上海報,擺出了蛋糕和一束黃水仙,兩人坐在桌邊,開始練攤。
一個蛋糕賣2新元(1新元等于5.2人民幣)。出乎她們意料,蛋糕搶手得很,剛落下腳,一個爸爸就來買走了5個,嘴里還說“好希望我的那些孩子也這樣做”。令她們最感動的是,有人捐了錢但不要蛋糕。我想這種感動會給她們的小小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今后她們也會學著慷慨地對待他人。
二
新西蘭人公益意識都比較強,所以公益活動很容易得到支持,小荷賣蛋糕就是一例。做義工尤其盛行,有些公益組織的職員基本由義工組成,比如每個社區都設有救火機構,那里多數人員是義工,他們一樣做事認真周到;比如救護車機構,有半數人是義工,而且是三班倒,小荷的姑姑也是機構成員之一,她晚上有時得半夜起來執行任務,盡管自己還有兩個小孩。
比較忙的人常年支持一個公益組織也很盛行,比如小荷的姥姥、爺爺通過世界宣明會,養了幾個非洲小孩。每個月給每個孩子寄去30新元。
新西蘭學校也鼓勵孩子們有份社會責任心,比如新西蘭基督城那次地震,小荷學校號召學生們每人從家里帶一份食品,在學校賣,賺得的款項全部捐獻支持基督城學校。還有一個借宿名單,都是在地震中失去房子需要臨時借宿的家庭,一些家長欣然提供房間,支持學校的公益活動。
三
新西蘭政府注冊的公益組織種類繁多,除了紅十字組織、世界宣明會,還有好多政府注冊的公益組織,比如動物保護會、婦女保護會、星星船兒童醫院、藝術家公益會、環保協會、救世軍組織等,當然,教堂也是很大的公益組織之一。
新西蘭的公益組織大多很有可信度,比如救世軍組織常年免費提供相當美味的三餐給任何需要救濟的居民。每到用餐時間,從救世軍組織路過,就會看到大批人在排隊打免費飯菜??煽康墓娼M織會增加居民們捐款捐物做公益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在新西蘭,公益氛圍隨處可見,很多商場、居民區角落,都設有巨大的捐獻柜子,人們可以隨時將衣物捐獻給公益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蘭有一個非常成功的育兒公益機構叫“Barnardos”,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沒有政府撥款,完全靠捐助,除了銀行、大公司,或者一些逝者的遺產饋贈外,每年都有無數父母的捐贈。孩子一出生,Barnardos就會有醫療專人每周去訪問新生兒,給他們免費咨詢查體,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樣持續到孩子6周大。以后每年有兩次免費查體,直到孩子5歲上小學。Barnardos深得人心,我常常會隨其他家長帶著小荷去鄰居們家敲門,為Barnardos捐款,小荷從小就有這種意識——要做一個有公益心的孩子。
新西蘭的很多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公益心,因為做公益對人生有許多良好的影響。有顆做公益的心,會增高幸福指數,調查顯示,當人們想著幫助別人,為他人做事時,自己的病痛和煩惱明顯減少;做公益會使自己感恩生活,永葆生命活力;做公益還可以結交一些杰出的人……做公益幫助了別人,蕩滌了自己。要讓孩子知道:不是只有富翁可以做公益,人人都可以做公益,小孩也可以做公益!
責編:向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