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盛偉
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后,我們看到了黨的新面貌,也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官員的新面孔。信息在如今的時代就像爆炸的炸彈,在全國各地炸出了反腐的碎片。隨著“雷政富”、“房叔”、“房姐”等一批官員的落馬,這一場始于網絡的“反腐”戰場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應該拍手慶幸,因為消滅了一批國家的蛀蟲。但是,我們更應該反思,一批“人才”是如何開始腐化的,更重要的是,為什么在正常監督體制下竟然無法被發掘,卻在“劍走偏鋒”之后被斬落下臺。
網絡上流行一個段子:“這年頭,干爹干了老公的活,小三干了紀委的活,城管干了地痞的活,連黃燈也干了紅燈的活。”段子以詼諧的方式縮影了近年的社會百態。一群標榜“人民公仆”的血吸蟲,將人民和國家整得腹脹難受,而傳統的醫療手段竟然無濟于事,雖然有偏方暫時穩定病情,但尋找到一種科學而又有效地手段去治愈貪腐之病變得彌足重要。
時間追溯到1936年,美國記者斯諾訪問延安,被那一群群廉潔作風的“公仆”而感動,并贊賞這種作風能夠產生一股“東方魔力”,而靠著這股魔力,中共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建立了新中國。但是經歷了60年的風風雨雨,“魔力”已不在神奇,而且大有被侵蝕的現象,不斷升級的腐化現象以及層出不窮的貪腐官員,讓我們反思現有的監督和考核機制一定是出了問題了。在雷政富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為什么事情發生很久之后才會被揭發,而且當事人還滿口廉政建設;“表叔”的事件中,為什么衣著名牌完全與其薪水不能持平的消費會被視而不見?紀檢部門的考核機制發揮了什么作用?監督的作用在哪里呢?對于反腐倡廉,我們不能僅僅喊口號,我們需要用心投入去搞廉政,而且不能是聽之任之的態度,必須是大刀闊斧的。
要加強廉政建設,內治是關鍵。“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官員沒有貪腐之心或者沒有貪腐機會,那么就不會有貪腐的土壤去滋養腐敗的種子。而沒有貪欲,則需要加強官員自身的廉潔修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將官員原本用于吃喝玩樂的時光用于學習和自我塑造。杜絕貪腐的機會,則需要構建有序的權利秩序。權利的濫用是腐敗的直接導火索。那些行賄的蒼蠅總是盯著有權力縫兒的雞蛋,一旦被侵蝕,就“壞”了整個蛋。蛋上的“縫”就是權力結構的不合理之處:領導的一票否決制等等。當正規渠道沒有效率的時候,就助長了旁門左道。如果權力秩序被重整,誰也不能一言堂了,那么,那些想走“捷徑”的人無路可走,腐敗之門就會閉上墮落的大門。
然而,僅僅依靠內治是遠遠不夠的,內部控制也會有失效的時候,所以,來自外部的監督則不可忽視。怎么加強紀檢部門的自有監督能力以及結合廣大群眾的強有力的監督,這成為了一個可以深化的課題。在依靠群眾監督的環節,如果是因為輿論的壓力而被動地去調查則有點后知后覺了。有關部門應該“廣開言路”,主動地去經營一個監督的網絡平臺,不僅如此,還要不斷拓展監督的渠道,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渠道將各種信息能夠傳達到位。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對舉報者的保護,而且,我們要完善各項法律和制度,避免出現“舉報有功,行為有罪”的現象,否則打擊了積極性反而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古人的高風亮節將成為我們追尋廉政之風的一盞明燈。漫漫長路上下求索,腐敗不是現在才有的,也不是我國獨有的,怎么才能夠找到一條反腐監督的有效機制,需要我們的努力。但是,當廉政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的社會環境將煥然一新,這將是黨之所幸、國之所幸、民之所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