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擷

轉而不折需要耐力,做人要經得起“快利”的誘惑,做企業(yè)要受得住時間的檢閱;轉而不折需要睿智,既要把握好轉變的速度,又要把握好轉型的方向。路漫漫而修遠兮,為轉出明媚未來,自當上下而求索。
昨夜風雨大作,晨起,雨繼續(xù)淅瀝。幸而已入夏季,否則又要枯葉滿地。雖已進入盛夏,風卻略帶涼意。原來一場雨,就能轉回舒爽天氣。輾轉在迷惘中的人,會因雨更猶豫,還是因風而豁然?節(jié)點是逃不掉的抉擇。不計后果地選擇峰回路轉的沖動,哪里比得上轉而不折的委婉順暢。
舉著雨傘,走在青石板上,看各色行人來來往往。正是上班時間,疾馳的車輪碾過,馬路低洼處泛起水花,濺到我身上。匆匆的腳步不免停下來責問,卻只能看到揚長而去的車尾。原想咒罵斥責,只是眼下除了匆忙趕路,我別無選擇。匆忙中踩到一個井蓋上,雖然余怒未消,卻被自己的聯(lián)想惹得啞然失笑。突然間想起了默片時代里卓別林著名的代表作——《摩登時代》。主人公查理被機器卷進卷出,被流水線弄得麻木機械。即使上班路上也會把人的鼻子、紐扣,甚至路上的井蓋當做螺母來擰。而在現(xiàn)代社會里,我再也不用擔心有人會突然冒出來,襲擊我的鼻子。也不用擔心,突然有一天我會因工作的壓力,迷失了自我。
雖然有時也會抱怨工作的煩惱,但吐槽之余,心情是怡然自得的。辦公桌上會有盆綠植陪伴,領導會不時地體恤民情、關心慰問,生日時還會收到公司用心準備的禮物……不得不承認,時代變遷下,公司的管理制度愈加向人性化發(fā)展。不再像以往的靠數(shù)值壓抑人性,而是轉變公司管理模式,讓員工擁有強烈的歸屬感,令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公司創(chuàng)造更佳效益,又使他們個人頗具成就感,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邊走邊想著,剛才的怒氣也就沒了。突然,刺耳的急剎車聲傳來。即使看不到車輪在馬路上因為緊急制動摩擦產生的劃痕,通過剎車聲也能判斷,這距離應該不會短。看到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歷史趣聞。1901年慈禧太后66歲壽辰時,直隸總督袁世凱特地進口一輛汽車,作為壽禮敬獻給慈禧。坐慣了轎子、馬車的慈禧在紫禁城太和殿檢閱了貢品。當她聽說這輛洋車不用馬拉就能跑時,感到很奇怪,立即口諭在場的德國司機開車。慈禧乘車去頤和園游覽,駛出紫禁城后,她突然發(fā)現(xiàn),“車夫”不僅坐著,竟然還敢坐在前面,與自己平起平坐,立即責令“車夫”跪下。慈禧的話是圣旨,司機只好跪著駕駛。手不能代替腳去踩油門,路上險些釀成大禍。假如剛才的司機是跪著開車的,后果不堪設想。愚昧的封建制度里,任何工作人員都沒有尊嚴可言。只因違背了封建帝王所謂的尊卑制度,縱使司機是為了工作所需,也被要求跪著開車,即使違反安全駕駛條例,也不得反抗。
沒有微博,沒有手機,沒有機動車,沒有……但是油紙傘下是怡然自得的笑臉;青石路上是自帶便筐的牛馬車;趕車的也不急不慢,不揚鞭,不勒繩,一切悠悠閑閑。偶然一輛機動車通過,眾人紛紛躲閃。躲的不僅僅是這看似稀奇的“洋車”,還有那車上的“權貴”。即使沒有主人在,其司機也是極為猖狂。不再被要求跪著駕駛的司機們,卻開始了狐假虎威,他們貌似不懂職業(yè)道德為何物,更不懂如何從工作中獲得別人的尊重。而如今那些權貴家族大多已隨時代變遷沒人人潮,泯然眾矣。風雨飄搖中,唯有懂得堅持自我。與時俱進的榮氏家族雖歷盡風浪,洗盡鉛華,卻依舊可以從容立足現(xiàn)世。
而今“洋車”不再洋氣,它早已從貴族專屬的高端奢侈品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日常代步工具。道路也是隨時代改變,寬闊的柏油路上再也尋不見鄉(xiāng)土氣息。若陸游生活在今日,定是作不出“雨霪道壞困泥涂,木石紛然賴里閶”的詩句。這些今昔物語仿佛訴說著歷史的順勢而為,有因時而轉的變化,卻也有其最本真特性的不折堅守。
雨漸漸收斂了,折上手中的傘。一路走來,細雨相伴,心沉靜了很多。雖已經從業(yè)多年,但為工作拼搏的激情依然不減。從最初的稚氣未脫,到現(xiàn)在的胸有成竹。十年一劍,學成功者做人、做事,學習轉而不折,既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又不盲目折服。在適應社會不斷變換節(jié)奏的同時,在轉變過程中,不再僅僅為公司的考核指標而被動努力,而是積極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自我,從最初的按要求完成任務,到現(xiàn)在的主動為公司創(chuàng)造效益,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2012年歲末,全美第二大新聞雜志《新聞周刊》停止印刷紙質版的消息瞬間爆炸,這枚重型炸彈讓處在寒冬期的期刊業(yè)更加焦慮。有人說,作為目前結束印刷本發(fā)行量最大的雜志——《新聞周刊》的轉型是否說明期刊業(yè)跳下“數(shù)字化大海”的探索之路在所難免?但是作為一本雜志的編輯,深感危機之外是機遇。當一些快餐產品堂而皇之地走入人們的視線時,審美疲勞的讀者更愿有一方心靈棲息地。引領人們不再網游打牌,而是轉變生活方式。在參與公益活動中,在創(chuàng)業(yè)中,在企業(yè)發(fā)展變革中,尋找真正的自己,挖掘自身的存在價值。
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時代發(fā)展,需要轉折。但是轉折過程中,若過于追求速度,就會適得其反。因而與時俱進更需要轉而不折,轉變原有落后的思想、做法,根據(jù)社會需求慢慢探索,前進。轉而不折需要耐力,做人要經得起“快利”的誘惑,做企業(yè)要受得住時間的檢閱;轉而不折需要睿智,既要把握好轉變的速度,又要把握好轉型的方向。路漫漫而修遠兮,為轉出明媚未來,自當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