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擷
“開創的發展道路是曲折而光明的,開創的理念是超前而獨到的,開創的管理措施是新潮而富實效的,開創的文化是健康而多彩的,開創的員工是幸福和快樂的,開創的創業史是傳奇而跌宕的……”
——欒文通
十年,風云涌動,英雄輩出。十年,四時迭起,萬物循生。十年間,開創蒸蒸日上。周伯虎說,這些年自己只做了一件事情一一選擇。開創在周伯虎的一次次選擇中不斷轉折,發展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開創十年,周伯虎著書立說——《選擇,讓神奇發生》,將自己與開創的心得經驗與他人分享。該書后記·周“掌門”印象里,筆者如是寫道:“社會交往中,他為人謙虛,低調隨和;和朋友相處,他率性放達,熱情豪爽;員工心目中,他是個替人著想的兄長;在老師的眼里,他聰明有個性,永不服輸;老鄉眼中:簡單果斷,言出必行;社會認可的他,則是真誠仁愛,熱心公益。”這十年間,開創發生了什么?周伯虎又做了什么?是什么讓這一切神奇發生?又是什么讓他贏得如此多的贊譽?一個夏日的午后,我們走進開創,走近周伯虎,一探究竟。
自從離開校園,周伯虎就一直在找工作,南方北方不停地奔波。直到他再次回到山東,包里還是兩張紙:一張畢業證和一張學位證。從畢業到南下打工到再返回山東,他像是在畫一個很大的圓圈,從起點又回到了起點。兩個起點卻不可同日而語。
大草原出生的周伯虎,生性不羈。畢業一年后,有一次回老家內蒙古林西縣時,被一幫同學哥們弟兄吆喝去喝酒,因為久別重逢的喜悅,喝多了。回到家,來不及把挎包卸下倒頭便睡,隨著翻身還把包壓在了身子底下。母親見他睡姿太累,就喊他脫衣睡,見沒應聲,就把包從他胳膊上往下拽,結果一個大信封從包里掉了出來。出于好奇,母親拾起來看了一眼,不禁大吃一驚,竟是孩子的大學畢業分配派遣證,上面的分配單位一欄赫然寫著:赤峰市人事局。
周伯虎畢業時,學校還是可以分配工作的。但深諳自己個性的他不愿束縛在機關單位上,自己拒絕了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一紙派遣書。估計這一舉動定會讓日夜奮斗的公考大軍側目不已。但是,若不是當時周伯虎的斷然,哪里會有今日輝煌的開創。從政還是為商,一畢業,周伯虎就做出了選擇——南下,從此他的人生道路發生了轉折。
自打有了“特區”這個稱謂,洶涌而來的“南下打工潮”攪得中國大地人心沸揚,一撥撥的人群演繹著“孔雀東南飛”的激情劇。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發表,“三個有利于”掀起了又一波全國“下海潮”和“南下熱”。直到21世紀,“南下淘金”一直是北方和內地人的夢想和追求。畢業后,周伯虎孤身一人闖到了浙江溫州。出了站臺,現代化都市的斑斕和陌生一下子讓他頓感迷茫。求職過程中或被婉拒或被冷漠地回絕。回到十幾個人同居一室的大通鋪上,周伯虎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內心被痛苦咬噬著。南下淘金的夢想頓時在現實面前暗淡無光。在他萬念俱灰,準備打道回府時,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互聯網銷售行業。
因為當時大多數人對互聯網并不了解,所以他們的銷售工作做得得心應手,不到一年的時間,周伯虎就積累了近十萬資本。當大家都意識到互聯網賺錢時,這個銷售行業就被搞臭了。周伯虎毅然回到山東用那第一桶金自己創業,但是小公司最終因沒法支撐,落得個“樹倒猢猻散”。周伯虎轉戰廣州,做起了銷售。是金子總會發光,在做得還算順心的時候,他又被阿里巴巴作為人才挖走。
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對于每個人來說,不用多,走對了一條就行。但實實在在地說,并不是每個人都選得對,走得通。因為沒有人天生就是哲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適合做什么,擅長做什么。失敗是成功之母,需要多次碰壁,需要反復摸索,需要不斷總結。現實生活中,好多人的成功之路都是“碰”出來的,而不是選擇出來的,少有大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周伯虎來說,同樣如此。周伯虎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從來都抱定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輩豈是蓬篙人”的信念,敢于去試,大膽去闖。他的“碰”起初可能是無目的的,但他在“碰”的過程中,能不斷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促成人生的轉折。
現在作為大學生創業就業導師的周伯虎在多個高校演講時經常重復和強調的一點,那就是:“作為剛走上社會的大學生,掙多少錢不重要,選準做什么最重要!”因為每一項選擇都是一種轉折。
中潤世紀廣場位于濟南市經十路燕山立交橋的東北角,每次走進18號寫字樓,看著電梯上升的數字依次變大,最后定格在“11”,周伯虎的心里都會油然生出一種幸福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他帶著自信和感恩的心情,走出電梯,走進辦公室,沐浴著陽光開始工作。
周伯虎總結開創十年的經驗時說:“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人生道路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選擇和修正的過程。我的第一個正確選擇,在于選擇了互聯網行業。如果是傳統行業,十年發展到這種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個正確選擇,在于選擇了‘百度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是百度讓開創的發展從坐著牛車一下子換乘了高鐵;第三個正確選擇,就是忍耐和堅持,看準了的事,絕不動搖。互聯網行業像一個非常誘人的印鈔機,又是一個碩大無比的絞肉機,不斷地有人一夜暴富大紅大紫,也不斷地有人在哀鳴呻吟中毀滅。”
2002年,辭去經理人之后,周伯虎像是一頭困獸,想決斗卻找不到對手,想突圍卻找不到方向;好像一直在天空中盤旋的雄鷹,目光敏銳,卻始終找不到那只獵物!他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但這并不代表從此頹廢,而是他在利用那半年時間的休整,逼著自己靜止下來,積蓄力量。他在調整,在觀察,在思索。在為開創的創辦做準備,在為自己人生的轉折尋找方向。
終于,歷經輾轉的周伯虎終于下定決心:盯準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一一互聯網行業,走自主創業的道路!2003年2月,在濟南素有“中關村”之稱的數碼港科技大廈,建起了開創公司的雛形。
就在周伯虎充滿信心地準備大干一場時,意外和災難突然降臨——“非典”來襲!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一次,對周伯虎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風云變幻的問題,而是滅頂之災。開創像一艘小船,剛剛開始啟動就失去了動力,弱小的開創根本無力對抗世界級別的“非典”災難。周伯虎開始了彷徨與徘徊。
矛盾論曾說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這種兩面性之間還會發生轉化。但是當事物處于不利的一面時,一般人都會感到沮喪,甚至失去信心,在轉機出現之前,就已經被徹底打敗了;而有的人卻從不悲觀,總能從不利中看到有利,甚至從中發現新的機遇。無疑,周伯虎屬于后者。經過一番斟酌與考量,周伯虎在“非典”發生之后迅速而堅決地作出了轉型的決定:拓展開創的業務范圍,把網絡營銷做得更加深入!通過搜索引擎,充分利用網絡進行市場營銷,在更高層次上為企業服務,向高端網絡營銷企業轉型。
周伯虎后來說,所有還活著的互聯網營銷公司,都應該感謝“非典”!“非典”沒有使大家退縮,沒能束縛經營者的手腳,反而讓大家明白了互聯網巨大的商業價值——不能出門見客戶,就讓客戶來網上交易!開創的轉型成功,無疑是順勢而為的,睿智的周伯虎從一片哀嘆中探尋出一片柳暗花明。
瞬息萬變的社會,看著正在成長的開創,周伯虎不敢怠慢。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敢于取舍。在公司蒸蒸日上時期,周伯虎毅然決然地放棄其他盈利的代理,攜手百度,帶領公司從當年倆仨員工、兩間民房起步的小作坊,在互聯網商界閃轉騰挪,發展到高檔寫字樓里的大開創。而現在,人員整齊、兵強馬壯的開創人正邁向更高、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