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衛民
以人類交流工具的變革為標準,可將21世紀之前的人類歷史分為四個時代。每個時代都還使用以往用過的媒介,但又因新的媒介的使用,而與以前的時代有顯著區別。
口語時代的交流工具是口、舌、口哨等;說話和制造工具一樣,也屬人類最早發明的偉大技術;所傳播信息的特征是當面交流,口口相傳,信息難以保真,容易變形。手寫文字時代的交流工具是泥版、莎草、甲、骨、石頭、金屬、竹簡、木簡、樹皮、樹葉、布、羊皮、紙張等;長期以來,造字、識字、書寫、作文等都只是少部分人能掌握的技能,造紙是一項偉大的技術;轉瞬即逝的聲音固化為年深日久的文字,可跨躍時間、空間進行交流,在傳遞信息方面,視覺變得優先于聽覺。印刷術時代的交流工具是雕版、印刷機、紙張等;制字、排字、制版、印刷等成為當時的技術;信息得以高保真的比較迅速的復制,書廉價起來,報紙成為可能,嚴謹規范的書面語變得優先于靈活多變的口語。電信時代的交流工具是發報機、收報機、相機、膠卷、留聲機、唱片、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廣播、電影、電視等;制造有關設備是技術含量很高的龐大產業群;一對多、高速、高清晰度傳播,使對廣大地域、海量人口的及時有效的管理變得可能。
大約自2000年以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門戶網、論壇,尤其是博客、twitter、facebook、微博、人人網、google+、微信、易信等由網民自由選擇信息輸入、自主發布或輸出信息的新媒介的興起,于不知不覺中,我們被卷入自媒體的漩渦,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自媒體是一大類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媒介,由于電腦、手機、網線、wifi等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工具很普及,它們具有便宜、易得、互動性極好等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和自主。通過自媒體,人們能夠自主選擇接收何種信息,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灌輸;人們開始擁有闡發自己意見的平臺,沉默了幾千年的大多數,第一次可以直接(而非被代表)向公眾發出自己的聲音。
國人在自媒體中選擇關注哪些信息,選擇發出何種聲音?據筆者觀察,最主要的有兩類:
2.維權和政治類。有些人不滿違法、腐敗、污染等失序現象,關注、轉發這類信息,并試圖通過批評譴責(也可叫網絡示威)、網絡圍觀而維護社會秩序。有些批評有相當的深度,由表面的腐敗和失衡看到政治體制設計上的重大缺陷,進而使得官民矛盾、官民沖突凸顯了出來。
119批白礬抽驗樣品中銨鹽檢查項不符合規定的90批(76%)含氮量較高;40批市場收集白礬樣品中有35批(88%)銨鹽檢查項不符合規定,并且含氮量較高;2批銨礬樣品含氮量亦高(詳見圖1),和硫酸鋁銨試劑含氮量相近;產地收集的5批正品白礬樣品未檢出含氮。另外,抽驗樣品中總氮量檢驗結果與標準檢驗銨鹽檢查結果一致。
言論發出之后,最大的痛苦不是遭到反駁乃至謾罵,而是無人理睬、寂寞難當。作為群居性動物,人類總是渴望得到理解和共鳴,哪怕只有另外一個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那也會讓人有堅持下去的勇氣。而經常性的用同一個ID瀏覽、評論、轉載其他一些ID的帖子,并與其一道抨擊某些人或社會現象,會令一些自媒體用戶在網上建立相對固定的網絡社區。因為網友通過看帖、評論在相互學習,這類社區也可稱之為互聯網大學。網絡社區中的鄰居、互聯網大學中的同學,在網上朝夕相處,真心相對,能結成深厚的情誼。
美國電力批發市場的信用額度評估機制分析//陳曉東,田琳,甘倍瑜,季天瑤,徐立新,荊朝霞//(19):98
事情的另一面是,信息的碎布片,會導致思維的碎片化。吃下太多的信息快餐后,人們不再耐煩看“冗長”的分析,思維會變得浮躁和膚淺,情緒也很容易激憤起來。
(2)頒布專項法規。針對煤礦關閉,各國均頒布了專項法律法規,并成立專門機構,處理煤礦關閉的各項問題。在國內,由于區分不嚴格,缺乏相應的專項法律,沒有清晰的安置規定,易出現員工期望過高和安置政策的沖突。
1.短(140字以內,沒有多少人耐得下性子讀長千字以上的文章或長微博。)
在自媒體時代,那類喜歡發帖報道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的人,極大地壓縮了自己的私人空間。為了增加瀏覽、轉發、評論和關注者的數量,他(或她,下同)的言論和行為不再完全發自內心,他的表達尤其變成了一種表演,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讀者或潛在讀者的口味和期望,或者故意逆敵人、對手的期望,以使其難受。一旦在關注者圈子中確立起了某種他所期望的形象,他還會竭力去維護這種形象,而未必肯順應自己的內心,承認自己思想已發生變化。他成了一個演員,迷上了自己所演的角色,不再完全按自己的本色而活。
賽利亞的文化尋根主要通過記述祖母和家族歷史的方式展開。這種書寫既是記述層面的,又是一種文化身份的尋根。
從厭惡“老大哥在看著你”、想方設法掩飾自己,到希望有讀者來關注自己,并根據讀者可能的反應而調整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總的說來,這是一種好的轉變。因為,即使一個人內心陰暗,他也期望周圍的人擁有各種美德,陽光、向上、善良、美好,不會算計、陷害自己。根據大眾的期望作調整,只會使自己的言論變得更能為大家所接受,譬如更寬厚、更勇敢。而習以為常之后,其行為也會更為俠義。
4.碎片化(一個人可以在十分鐘內瀏覽上百則帖子、評論、私信等,它們相互之間缺乏關聯。由于信息太多,絕大部分都得不到瀏覽者的深度關注。)
自媒體是言論的自由市場、思想的自由市場,無數的言論、觀點在這里碰撞。新的信息、未經遮蔽的真相會活躍人們的思維。
經過自媒體洗禮的人會自我感覺變得明智起來。那些擁有眾多關注者、自身也關注眾多信息源的人,能產生有一種帝王般的感受:難以計數的消息、秘奏向我涌來,天下事都在我面前,因不需要參加那么多的飯局、會議,對于國情、內幕,我可能比金鑾殿上的人知道得還真切、廣泛、深入。而且,日理萬機的我可以選擇留中不發,也可以選擇批閱、批轉、批示,放大這些言論,擴大它們的影響。我變得空前的重要,簡直一言九鼎。
由于毛坯房裝修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住宅工程質量通病,為解決該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了精裝修住房。與毛坯房相比,精裝修住房免去了業主裝修的煩惱,交房前由施工單位或開發商另行聘請具備專業裝修技術的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在質量監督機構和監理單位的監督下,完成裝修裝飾工作,材料和施工質量能夠得到保證。業主收房后即可拎包入住,省心、省力、省時。入住后,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能夠通過開發商或向有關部門投訴及時獲得解決,避免出現無處維權的窘境。目前越來越多房地產開發企業將精裝修作為交房的標準,精裝修住房的市場份額逐年呈現穩步遞增的態勢。
這些信息有如下特點:
1.感官娛樂類。影、視、歌等娛樂界的明星獲得了最多的關注。與性相關的信息極其泛濫。傳播這類信息的,不僅是一些專門的成人網站,還有很多門戶網站,搜索引擎也給出了大量這類鏈接。有些人不但樂于窺視這類信息,還樂于(用網名、化名)公開表達自己的欲望,發布自己的性幻想。
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人們的行為可能迥然有別。譬如,有些人本性節儉,可和熟人一道上街時,會買一些平時嫌貴的東西——這未必是為了炫耀,很可能只是為了防止熟人誤解、笑話自己。
2.快(每個人都是公民記者,隨時可以做現場直播,消息傳播得極快。)
3.娛樂化(除突發新聞外,得到最廣傳播的往往是那些好玩的段子或評論。)
在開通自媒體之前,自媒體用戶常常是孤立的個人。由于生活圈子很小,與周圍的為數很少的人可能還有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他們很難遇到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可以敞開心扉之人。開通自媒體之后,他們獲得了精神上的好友,或者與一群共同的網上好友結成精神社區。他們不再孤獨,可以超越空間的阻隔隨時與靈魂上的好友相會于網絡。原本他們只擁有現實的空間,只能過一種生活,也即通常是單調、瑣碎、乏味的現實生活。現在,他們有了另一種選擇——到虛擬空間去過通常是充實、宏大、激越的網絡生活。
劉家灣建造竹橋的竹材來自當地豐富的竹資源。竹橋是村里的第一個竹子項目,不僅示范了竹子可以用于建造橋梁,更重要的是為當地建造一個竹材儲存庫和保護中心,以儲存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質量竹材。一旦竹材儲存庫建成,就可以加工制作其他竹制品,也可以將竹材銷往其他不產竹子的地區,比如另一個項目的所在地——山東。山東缺少竹資源,劉家灣通過銷售竹子緩解了貧困。是竹建筑將竹材的生產地與消費地連接起來,實現了雙贏。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對自己的身份(學歷、職務等)和狀況(收入、地位、聲望等),甚至年齡和性別不滿。進入虛擬空間后,他完全可以取一個新的理想的名字,根據自己的心愿而重塑自己的身份和狀況。人們并不知道在顯示屏后的,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只狗。幾乎所有的人都從零起步,不憑權力、金錢、出身,而光憑本事(言、行,主要是言論)以闖出聲望。現實生活中籍籍無名的失意者,可能在虛擬世界暴得大名,擁有眾多的關注者。哪種空間、哪種生活更有吸引力呢?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顯然是虛擬空間和網絡生活。這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總盯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的原因。
兩種空間、兩種生活會導致雙重人格——現實的與理想的,真實的與表演的——兩者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可能越拉越大,造成人格的分裂;也可能愈見縮小,導致人格的升華。
通常,人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其次是周圍親友的事務,再次是親友圈所關注的事務(作為談資)。有了自媒體所營造的虛擬空間之后,人們的朋友圈子擴大了,進而,人們所關注的事務也明顯擴大。原本被人們漫不經心,當作天方夜譚來聽的遙遠、偏僻山村的人和事,因為那里有自己的網友,變得和身邊的朋友的事務一樣值得我們關注。而網友所關注的話題,更是變得極其的廣泛。不知不覺間,整個地球,尤其是講漢語的中國,真成了一個村莊,那里的事務全都值得我們關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人所遭遇的不公,都會讓其他地方、其他的人感覺唇亡齒寒。
易非不知道田有園這句話里包含的到底是表揚還是諷刺,她什么也沒說,沉默了半天,才問:“你說,我這么做對嗎?我該怎么做?”
誰希望在自己受難、蒙冤時,四周的圍觀者保持沉默?推己及人,看到其他網友受難、蒙冤時,博主們也感覺骨鯁在喉、需要發言。于是,地方性事件很快就變成了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事件。零散、微弱的正義之聲得以集中,有組織的陰暗勢力開始遭遇大規模的抗議和抗爭。面對有組織的陰暗勢力,孤立的個人往往會生無能為力之感,進而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放棄抗議和抗爭。隨著在自媒體上見到越來越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者,他們會戰勝那種無力感,恢復公民的責任感,變得越來越熱心的關心公共事務。
新媒介一旦被從瓶子中釋放出來,就不再可能被關回去。它會按照自身的邏輯發展,雖速度可能變緩,但非人力所能遏止。與把互聯網、自媒體當一種工具來使用的六零后、七零后不同,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將視互聯網、自媒體為須臾不可或缺的、基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