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哥
一所大學的精神所在,不單單要為歷史負責,更要為現在和未來負責。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崇高的使命,也是一個嶄新的命題。特別在我們這樣一個歷史悠久,但現代科學起步還相對較晚的國家,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我們既要緊盯世界標準,也要尊重本土特色。我記得擔任哈佛大學校長40年之久的查爾斯·艾略特曾經說過:“一所名副其實的大學,必須是發源于本土的種子,而不能在枝繁葉茂、發育成熟之際,從英格蘭或德國移植而來。”的確,北大是從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無論世界怎樣的全球化,北大都應保持中華民族的根基,無論社會怎樣的風云變幻,北大都應保持守正創新的品格。我們既要有國際視野,也要有本土情懷,既要放眼看世界,也要低頭思故鄉。只有堅持中國特色,才能建設出真正屬于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
當然,在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任何一所大學都要在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交流中共進共長。作為社會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最無間隔、領域最為前沿的場所,所有人類知識和科學最為頂尖的拓展和發現,都在大學這個學術舞臺上得到交流和蔓延。國家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其所擁有的頂尖大學之間的較量。那些世界第一流的大學,雖然校風、氣質各不相同,但貫穿始終的都是崇尚真理、追求卓越、學術為基、人才為本的精神品質。一個杰出的、一流的大學,其宏大而明確的抱負,就是要在知識的各個主要領域達至卓越,并以其源源不斷的杰出人才保持和延續這種競爭力。這,就是我們要奮力達到的目標。
什么是世界一流?這是我常常自問并思考的一個問題。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一流不能簡單地給出數字化指標,甚至也無法用精確的語言去描述。但我們可以感知,有朝一日,當我們的學者以其學術成就贏得國內外同行發自內心的尊敬;當我們的學生,無論文、理、醫、工,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就職都能以其實力贏得肯定和信任;當我們的大學在過去與未來解決了國家急需的重大問題,并起到創新人類文明、引領社會發展的作用;當提到“北大”兩個字時,我們的師生、校友,我們的同行、朋友,世界各地熟知或不熟知我們的人都能發自內心地肅然起敬。那時的北大,應該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
一個人要有夢想,一所大學也要有夢想。在北大這個追求思想自由的地方,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可能各不相同,但在這些夢想中,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北大的明天更加美好。當前,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正在新一屆中央集體帶領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埋頭苦干,北大的全體師生員工也懷著百年來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而團結奮進。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不僅要有循序漸進的積累,也要有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基礎上大的跨越,不只是自然而然的生長,也要經過一番自我揚棄、自我改造的艱難過程。面對國家、人民和歷史賦予的使命,我們一定要認準目標、加倍努力,只有在全球高等教育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提升北大的實力,為國家培育第一流的人才,創造第一流的成果,才能保證北大的傳統和優勢貫穿現在與未來,才能卓立于世界頂尖大學之林,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北大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