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
領導人和你一個樣
◎史哲
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新華社先后發表了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等多位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生活、工作舊照及人物特稿。
現任、新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愿意通過媒體,把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狀態多層次地公開展示在世人面前,絕不應將之僅僅理解為一種姿態。即便于普通人而言,這種公開也經常是只在多年的鄰居或好友之間才會出現的事。如果觀察坐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史,則這一開先河之舉更頗具現代政治的示范意義。
以習近平組照為例,推著輪椅的習近平、騎自行車帶著女兒的習近平、和彭麗媛并肩而立的習近平……在這樣平常而溫馨的場景中,你看不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你能看見的是一位日常化的生活化的兒子、父親和丈夫。
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你曾經有過和這些照片述說的內容相同或類似的經歷,你也許就會突然之間產生這樣一個和政治學語境中“平等”相關的念頭:領導人和我一個樣。
即便,這是一種單向的“公開”。事實上,這樣的單向本身必然反映了這兩者之間存在著身份、地位、級別或其他的某種巨大的差異。差異的存在是客觀現實,只不過現代政治還同時賦予了這種“單向”以某些特殊的義務和責任,比如一定程度的“公開”,得接受更多的評頭論足以及監督,并以此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性、先進性的某些標志。
所以,我們愿意賦予這種公開以意義。
比如,領導人和國民是平等的;比如,掌握公權力者必須在透明方面承擔更多義務;比如,國家的清明政治往往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進步積聚而成的,而領導人的帶頭往往具有巨大的作用。
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前些年人們愛說“走下神壇”,近些年人們習慣說告別克里斯瑪。所有這些在政治學上可歸結為兩個字“祛魅”。怎么祛?政黨領導人總是能給人以鄰家大叔、朋友的感覺,他經常做對也會犯錯……凡此種種,久而久之,魅自然就不存在了。
于普通人而言,也得把“領導人和你一個樣”當成一種不言自明、無需提醒的常識。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