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賢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新課程理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課堂教學模式。現從科學分組、選擇內容、合理評價、全程合作四個方面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物理的模式,使學生在合作中真正做到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打造出小組合作模式下新型高效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合作學習;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物理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即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互助性和促進性學習。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有利于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有
利于尊重學生差異發展個性,有利于學生學會交流、合作。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律,探究通過科學的設計,借助小組合作的形式,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學“動”起來、“活”起來。那么,如何打造小組合作模式下的新型高效物理課堂呢?
一、科學分組,全員參與
曾聽過一節公開課“電流的熱效應電熱器”,學生自由組合分成7組,每組6人(有的一組6人全是女生或男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組很活躍積極,配合默契,有的組則很沉悶,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由此,我深刻地體會到合作學習中分組的重要性,認為應做好以下兩點:
1.科學、合理地分組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信息傳遞只是師與生之間單向進行,大多是師問生答,沒有學生之間的橫向討論與交流,更缺少學生自我調整、矯正的機會,無法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而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恰恰是對這種“缺陷”的彌補,能以優帶差,增加學生的發言機會,培養合作意識,因此,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既科學又
合理。
2.充分發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作用
經常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習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言,其他人則成為“多余人”;小組匯報時,真正發言的仍是那一兩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參與合作學習的只是少數幾名學生,大多數學生則游離于學習過程之外。
二、合理選擇,精心設計
很多教師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但在實踐中發現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個難題,特別在課堂教學中,“45分鐘時間”與“學生合作時間的需求”成了難以解開的矛盾。其實,并不是任何內容都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備課時,所選擇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討論價值,有一定的開放性。它需要教師運用智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獲、各盡其能。
一節課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構建起來的?在設計學生合作學習任務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學習互助上,應該更深層體現在合作學習中構建知識。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單向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背景”和“情景”中,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那么,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設計出能讓學生積極建構知識的“情景”,并由相對應的任務促進學生合作、對話,最終達到意義建構。
三、合理評價,激發興趣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物理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必然會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
在物理課堂上,我對學生的每一種假設、每一個實驗設計都給予口頭鼓勵,對有獨創性的給予掌聲。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熱情,給予學生合作的信心。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則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提高。最佳組員、最佳合作獎、最佳成果獎、最佳創新獎、最佳方法等獎項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競賽意識、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全程合作,延伸課外
根據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要求的不同,教師可以開展全程合作學習,分為課前協作式、課內討論式、課后研討式三種。
1.課前協作式
這種方式一般是在課前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組內成員分別承擔一個子任務,通過匯總各個成員的子任務來完成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同一小組的成員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各自任務。比如:為了學習某個內容,需要先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收集有關的數據,這時就可以將調查的內容分成若干項目,由各個小組分別承擔進行調查,然后將各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在學習“杠桿”一節時,我提前兩天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找找家里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認真觀察并記下體驗,看看哪個組帶得最多。小組內各個人員可以分工,不必重復帶工具。
2.課內討論式
在課堂討論中,組內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針對問題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仔細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辯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都有相對明確的分工: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組長)、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
3.課后研討式
課后研討式作為課后進行合作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圍繞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可以延伸的問題在課后分小組作進一步的探討;二是指學生為了了解(或解決)某一問題,需要進行物理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三是指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互幫互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就是常說的“兵教兵”。
一堂課的優劣主要是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學到了知識和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互幫互助提高教學效果,還
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教學行為事半功倍,真正打造出高效新型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丁伯榮.走進新課程.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通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