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宏偉
摘 要:物理新課標對現代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在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以及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新理念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帶進課堂,更要重視對學生終生學習、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關鍵詞:提問意識;教學素材;有效提問;教學活動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就是通過創設情境,從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研究和現象解釋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在揭示實驗現象的本質的過程中掌握研究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獲得知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的課堂中所涉及的問題要精心設計,設計的問題就是“拋磚引玉”,能夠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以供交流。
一、精心設計問題,培養提問意識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誘導其實就是教師的引導,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有效的引導,抓住學生的思維,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為了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設計高質量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觀整個初中物理課程,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以解決特定問題來展開。根據新教材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最好能夠將所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滲透在某一特定情境中,以此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再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體驗方法和培養情感。總而言之,設計有效的問題才能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促進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欲望、拓展思維、調節課堂氣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挖掘課本知識,尋找教學素材
現行教材中,有些物理知識直接以問題的形式展開,譬如初中物理“飛機為什么能飛上天?”“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等,教學中只需循著問題去進行教學即可。但有些內容不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轉化方式設計問題,如,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鏡”一節,教學時可以以“我們的眼睛近視的原因是什么”來展開教學;再如“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一節,教學時可以以“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來展開教學。
三、結合教學內容,有效提出問題
物理學科中很多知識的學習就是伴隨著實驗進行的,實驗中各種生動鮮明的現象,可以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小實驗、小制作及課外小實驗能收到比任何語言描述都好的效果。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將問題與實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可避免實驗現象停留在表象,又可避免單純問題的乏味枯燥。譬如在進行“直流電動機”一節教學中,可在復習“磁場對電流作用”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關鍵詞“如何轉、連續轉、帶動機器轉”等循循善誘進行教學,學生在看到現象后對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終學生在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上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問題意識。
四、圍繞設定問題,組織教學活動
古人云:“疑為思之始。”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設計課堂問題的前提是“質疑”。培養學生質疑,給學生營造一個適于探究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寬松的思維時空中思索、辨析,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認知的重組、思維的創新和升華。從“質疑”入手,還能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釋疑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的探究動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民主、安全、富有競爭的氛圍中共同活動,有助于他們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這對于我們的教學來說更是錦上添花,也是我們要培養的目標所在。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就提出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提問的主動性,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當然,教學是學科知識和學生心靈的碰撞,課堂是一個個鮮活生命間的交流與互動,所以,教學活動也不一定要按我們原先設計的進行,甚至發生不可預見的意外。此時更需要我們發揮物理教師的聰明智慧,合理地利用新生問題,來釋疑、糾正學生的“奇思妙想”,及時根據情況對課堂有效地駕馭,對課堂中諸多要素進行合理的調控,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出彩、更精彩。
參考文獻:
陳鳳飛.物理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學知報:C7版,2010(9).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