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摘 要:感情朗讀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朗讀在培養感情、啟迪情感、培養語言感受能力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關鍵詞:生活體驗;語言描述;角色扮演;音樂渲染;感情朗讀
朗讀是語文課堂永恒的美麗。書聲瑯瑯,婉轉圓潤,或抑、或揚、或頓、或挫、或輕、或重、或緩、或急。細細地品讀能夠使抽象的文字符號折射出豐富的感情光芒,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深深地明白,朗讀也要從低年級抓起。
現在的低年級語文教科書內容豐富,文章用詞優美,大多數篇幅不長、朗朗上口、易于誦讀,而且幾乎每篇課文都明確要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被稱之為“美讀”的感情朗讀,能夠使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為了永遠留住語文課堂教學中那一份屬于朗讀的美麗,我們應該怎樣來指導低年級學生“美讀”課文呢?
一、利用生活實際的遷移體驗,讀出語感來
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雖不豐富,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還是可以將生活經驗很好地與所學課文聯系起來。如果我們能啟發學生將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現,轉移到我們所要指導的課文朗讀上來,必會使學生產生親切的感受,從而化難為易,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讀出語感來。
《“黑板”跑了》這篇文章中只出現了一句主人公的話語:“別動,別動,再等一會兒就得到結果了!”這句話是安培在被他當作黑板的馬車車廂的后壁上專心演算,已經忘卻周圍一切,并且快得到結果了,那塊“黑板”卻突然移動,離他而去,情急之下所說之話。短短一句話,卻充分體現出安培當時的急切心情,體現出當時他已到了一種忘卻一切的境地。為了讓學生更確切地體會安培當時的心情,讀好這句話。我舉了個貼近他們生活的例子:你在全神貫注地做題,收卷的鈴聲你都沒聽見,而且你已經做到了最后一題,答案算出來,只差寫上去而已。此時,組長來收你的試卷,你會怎么說?學生回答:“別收,別收,我馬上就寫好了!”學生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其實已經體會到了安培當時的心情。此時,我再讓學生讀讀安培的話,學生準確地把握了感情,讀得相當出色。
二、觀察文中圖畫,語言描述,入情入境
低年級語文教材都是圖文并茂,利用掛圖、插圖、投影,在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因此,教師應善于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體會感情。學生進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讀出感情來了。
“少年王勃”第三自然段寫江上迷人的秋景。我讓學生閉上雙眼:“同學們,此刻,你們站在了滕王閣上,遙望江面,看到的是怎樣一派迷人的秋景呢?”在給學生一段充分想象的時間后,我把一幅放大的插圖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細細觀察。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創設了情境,利用了插圖,我把學生帶到了滕王閣,似身臨其境,學生感受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美。之后,我進行范讀,讓學生仔細聆聽,范讀時,我盡量使語氣極盡溫柔、舒緩,還不時用手平緩輕點,以表達我的感情,學生很快被感染,把文字蘊涵的感情讀得淋漓盡致。
三、通過角色扮演,領悟感情,表達感情
一般來說,用聽覺或視覺接受他人所表達的感情,就能夠體驗到那個已表達感情的人所體驗過的同樣的感情。低年級學生特別在意通過“視覺”獲得老師和同學的種種表情,因此,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既能滿足低年級學生的這種需求,又能使他們更好地領悟文章的感情色彩,何樂而不為呢?如“狐貍和烏鴉”“青蛙看海”“小鷹學飛”“狼和小羊”這些課文,都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指導學生朗讀。就拿“狼和小羊”來說,這篇寓言中的角色,有著截然相反、非常鮮明的性格特點:狼的兇殘,小羊的善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戴上頭飾,分別扮演狼和小羊,鼓勵學生在表演中揣摩角色的神態語氣。學生時而憤怒、時而憐憫,極富感情色彩。
四、采用音樂渲染,烘托感情,指導感情朗讀
音樂和文字恰當地結合,作用于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可以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強化。教學中借助音樂形象,烘托、渲染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享受美中理解課文,同時獲得情感的體驗,有助于學生的感情朗讀。
在學習“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時,我適時地播放了歌曲《快樂的節日》,那歡快的旋律,動聽的歌聲,充滿了整間教室,仿佛把學生帶到了歡慶節日的場面中,使他們沉浸在節慶歡樂的氣氛中,充分感受到了幸福、快樂。此時,我再讓他們讀一讀課文,學生很好地把握住了課文,快樂之情充分流露。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地創新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讀出獨特的感受,讀出個性的思考,讀出對文本的理解,朗讀就會越來越有味道,越來越有情趣,就一定會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