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也是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前,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傳統的小學音樂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了。因此,創新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方法引導;情感教學;情境教學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也在加快其改革創新的步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優秀人才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首要目標。而音樂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和美學感受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起步時期,這個時期,發展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顯現出許多不足和缺點,改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過分重視音樂技能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
過去一直沿用的音樂教育模式比較注重對學生的規范化教育,過分強調音樂教育背后的政治意義和教育意味,從小學音樂教育的內容選擇到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比較嚴謹,而對于學生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則比較少。音樂教育的主旨更多地偏向了政治素養的培養,而忽略了音樂教育的本質——審美教育。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樂理知識的教學和傳達,更多地讓學生去學習音樂技巧,而忽視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能采取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學生往往只能從教師的音樂教學中學到一些技能方面的基礎知識,而自我能力的提升則比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也打壓了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顯著
傳統教育理念一直延續著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明顯。在音樂教育方法的使用上也多是以教師的單向傳授為主,教師總是事無巨細地給學生講解各個技巧、難點等,而學生則一直處于被動聽課的地位。學生間缺乏主動溝通、交流的機會。而學生對音樂作品理解的深度也全靠教師的講解程度來決定,缺乏自主學習的鍛煉。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的教學方法也顯得十分保守和過時。教師的單向授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自我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對音樂作品內涵深度的挖掘。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這種專業式的講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開發音樂潛能等都是弊大于利的。
二、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探析
針對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加強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不斷完善小學音樂教學體系。筆者根據當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存在的諸多問題,探尋了幾個發展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途徑。
1.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學習
小學生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天性好動、愛玩、定性不強、對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許并不成熟,但是這并不影響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一些孩子一聽到音樂,身體就開始自然地律動,這是他們對音樂的感知和反饋。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引發學生的好奇為出發點,尋找一些能夠引起他們關注的教學內容,并合理安排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為主,引領學生進入音樂作品創設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去自主感受音樂的魅力,并配以適當的對音樂作品主旨和思想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從心理和內心感受上都能得到提升。
2.注重情感教學法的選擇
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定型,在情緒上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特別是受教師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從情感溝通和情感體驗方面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就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學習中,輕松學習,能夠獲得的音樂審美的提升也更多,也能為今后審美能力的發展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此外,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還是依靠其情感、喜好來支配的,根據學生的情感特點以及音樂教學的課堂需求來選擇情感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音樂課堂學習中去。
3.加強情境教學法
音樂教學是一門十分注重自我感受的課程教育,而小學音樂教學就是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主,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加真實、自然的自我感受來不斷深化對音樂作品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簡單的音樂電影、歌舞劇等方式,來強化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音樂小故事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學習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時,首先要向學生描繪一下歌曲內容,“小船”“湖水”“小魚兒”“涼風”,讓學生通過這些關鍵詞來表達一下對歌詞的理解和感受,引領學生進入歌曲創設的情境之中,共同感受那美好的情景,然后再伴著優美的旋律一起歡唱。
4.積極組織多種多樣的音樂教學活動
小學生天生活潑、外向,許多學生都很喜歡通過表演來表達自我。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各種音樂課堂活動的組織,為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充足的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關于音樂的表演活動,例如:舉行唱歌、樂器演奏以及舞蹈比賽等,努力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音樂課堂活動可以進行組合式的表演,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孩子通過互相合作,提升其團隊配合能力和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多參加一些課外的音樂活動,帶學生進行戶外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并且可以結合一些戶外地點設置課堂主題,例如:在公園進行戶外音樂教學,可以選取一些與當時的情景相關的類似花朵、陽光等事物的歌曲教學,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來學習音樂作品。
5.加強音樂教育的探究式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強探究式教學是未來音樂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要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改變過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改而采用輔助、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音樂教學課程的探究式學習就是要通過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尋問題、讓學生自主解答問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幫助學生開啟對音樂的審美與感受能力。在教唱歌曲《同一首歌》時,如果采用原來的教唱方式,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也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先預設好關于歌曲的問題,例如:《同一首歌》的演唱形式有幾種?歌曲的哪一部分需要獨唱?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其進行分組討論,最后通過自己演繹的方式來回答教師的預設問題。這種讓學生自主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掌握音樂知識,而且也能夠使其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加強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對于發展小學音樂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提高小學生的藝術素養發揮著積極影響。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必須堅持對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發展探索。
參考文獻:
[1]雷琳.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研究探討[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張英梅.小學音樂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科教版,2011(10).
[3]徐蓉.一般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歌海,2009(3).
[4]羅凈楠.領悟新課標貫徹新理念:小學音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S1).
作者簡介:邵雁(1983.10—),女,籍貫:江蘇省南京市,現職稱:初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小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