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 要: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在一堂課中注入情感,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和活力,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此時學生的感情、人格也才會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愛、恨才會自然流露,學生的個性也才能得到體現。
關鍵詞:閱讀;情感;美化心靈
語文教材本身頗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所以,對于語文教育教學來說,教師的感情投入較之其他學科更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傳情入境,陶冶情操
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毙W課文中有許多描寫領袖、英雄人物的文章,對于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黨、對領袖、對社會主義的情感,對社會公德、道德品質的正義感等。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篇感情濃重的抒情散文,我在范讀時,通過哀樂、遺像的配合,完全沉浸在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懷念之中,語句讀得很慢,聲音哽咽,眼里不禁流下了淚水。此時我感到教室里出奇的靜,有抽咽聲,我不禁向臺下看了一眼,只見有的學生臉頰兩邊掛著淚珠,也有同學眼中含著淚花。由此可見,教師創設情境、感染氣氛,用人民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來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把學生帶到催人淚下的悲痛場景中去,感知當時人民群眾崇敬而又悲痛的思想感
情,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進入境界,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二、激發情感,感而有悟
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要激發學生對某種事物的情感,就應該讓他們了解有關知識,懂得有關道理,只有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思想感情的火花才能迸發得越多,達到情理交融的境界。
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就可以在激起學生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后,引導他們探討小女孩慘死的真正原因,從而明曉資本主義制度罪惡的道理,使他們的情感向理性的高度升華,同時讓學生深入地讀課文,進而體會如果自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當時會想起哪些。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就更能體會到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從而激發起對小女孩同情和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憤恨之情。
三、欣賞體味,美化心靈
欣賞是感情的操練,可以擴展情感的廣度。教學中教師要憑借豐富多彩的語文,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美的形象,陶冶美的心靈?!读趾!穼⒍喾N修辭巧妙組合,抒情行動鮮明,聯想豐富深刻,語言準確優美。作者老舍先生把自己對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和感受融在修辭其中了。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把重點詞、句、段讀懂,體會這些修辭手法的真實含義和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特別要讓學生通過讀、議,在眼前呈現嶺、林、花的美景,獲得悅耳、悅目的熱愛之情。再如:《落花生》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懂得不光要追求外表美,還要做對人民有好處的事,做到心靈美?!痘馃啤贰而B的天堂》等課文中大自然的靜態美和動態美,《草原》《桂林山水》等課文中祖國的風光美,《窮人》課文中人物的心靈美,古詩中的藝術美等等,都是培養美感的極好材料。我用這些課文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使學生的思想通過審美得到升華。在閱讀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在直觀上有一個情感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學生美的心靈也得到加強。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第一完全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