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萍
中國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的代表,深深植根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有著濃郁的東方情調,是一門十分誘人的民族藝術。它把造化與心靈相凝合,變具相為抽象,化物態為情思,具有獨特的審美感染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我深知書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因此,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書法教育淺談以下幾點。
一、書寫現狀
曾經看到過一個笑話:有一名小學生的名字叫“楚中天”,但是由于寫得不規范,將自己的名字寫得分了家,錯被人讀成了“林蛋大”。這是一個笑話,但是卻是中國學生書寫現狀的真實寫照。
走進寫字課堂,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腦袋歪著、本子斜著、手捏著筆尖、眼貼著桌面,姿勢極不正確。翻開學生作業本,有的細小如螞蟻搬家,一個個擠在一起;有的像被抽去筋骨,東倒西歪,癱成一片;有的張牙舞爪,似一群剛出籠的螃蟹……書寫極不
規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提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強大影響及一些地方和學校在寫字教學上重視的程度不夠,寫字教學的狀況和效果有些不盡如人意。因此,讓小學生的書寫變得規范已經刻不容緩。
二、應對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培養其對書法的熱愛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詞中的文化色彩很濃,我從造字法入手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特點,使學生在活躍有趣的氣氛中領略中國文化。
象形:描摹實物形成文字,如:日、月、山、水、人。
指事:在初文上添上一定符號,形成文字,如:本、末、刃。
會意:多文結合形成新字,如:從、比、北、明、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書寫好漢字還能練就做人態度,我們教師應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2.重視正確執筆姿勢的養成
在學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經形成了錯誤的執筆姿勢和書寫姿勢,要糾正這一錯誤是很困難的。這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讓學生記住順口溜:頭正,肩平,臂張,腳分開;“三個一”要求記心上。這里的“三個一”是指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子離桌一拳。利用教學掛圖讓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姿勢,逐漸形成習慣。正確的姿勢一旦形成,會使學生受益終身。我還讓學生牢記“執筆歌”,利用指托規范學生的執筆姿勢。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正確的執筆與書寫姿勢。同時,學生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練字,使學生樹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
3.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
練習書法應分三個階段:摹、臨、背。摹寫即描紅,影寫。將透明紙蒙在字貼上書寫,這是初始階段,易得其形。臨寫是第二步:對照字帖,寫出該字。這一步是關鍵,臨寫時觀察要仔細,筆畫要到位。選取范字不必過多,每天只選一個字,重點突破即可。多日習字的范字連成一個成語或警句,如“大有作為”“志在四方”等。這樣選字更便于學生進入第三個階段:背貼,即丟開字帖,默想此字。通過練習學生如果能盡快寫出一幅成語或警句作品,就更容易引起他們對書法的興趣。
4.營造良好的班級寫字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國外有研究表明,對兒童影響最大的人依次是父母、同伴、老師。教師可把班里寫字好、姿勢又規范的學生作為榜樣,讓他們去當小老師,動員全班的力量對同學的執筆姿勢進行監督。教師要經常進行“看誰寫得好,看誰姿勢正確,看誰進步快”的寫字比賽,使學生人人爭當上游。
綜上所述,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密切相關。只有讓每一個孩子、每一名學生從小就接受規范正確的寫字教學,才能讓書法這朵芳香爛漫的民族藝術之花開遍神州大地。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高新第二實驗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