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興
現行小學體育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對現今的學校體育,很多人都能敘述出許多關于體育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目的和作用,而幾乎沒有人說,也無理由說學校課程體系中可以缺少體育教學。但在現實中,特別是在一味追求升學率、教學成績的“重災區”,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已成為一種“多余”的事。因為它“搶占”了其他學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它滋長了學生的“好動”心理,因為它不屬于小學升學考試科目,它不能為學校“創收”……
一、影響小學體育教學的消極因素
1.體育觀念上存在偏頗
體育觀念一般被視為教育觀念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體育觀念也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它隸屬于人的世界觀,它通過影響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最終決定人的體育行為。目前,影響小學體育發展的幾種偏頗觀念有:①體育無用觀。有少數學校的領導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頭腦中仍然存在主科、
副科觀念。反映在辦學思想和治學措施上,仍然重視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輕視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②體育實惠觀。有些學校從功利主義出發,不是面向全體學生,從體育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而是抓少數學生,抓個別項目的業余訓練,靠這些項目在各級比賽中爭金奪銀撐門面,靠這些項目樹立學校特色。③體育應賽觀。不少學校不是踏踏實實開展體育活動,業余訓練也不正常,當上級部門有了比賽,才組隊應付,甚至弄虛作假,靠借運動員應付比賽。④增強體質觀。有許多學校領導很重視學校體育工作,但往往只注重體育的強體功能,忽視了體育能促進了解、增進團結的交誼功能;忽視了體育能調節情緒、增強意志的情感功能;忽視了體育的娛樂功能。⑤體育階段觀。地方主管部門定期對學校體育工作進行督導檢查,這就為有經驗的領導和教師提供可乘機會,平時體育工作松松散散,臨近檢查“老少爺們齊上陣”這種“偷工減料”“急功近利”的行為在許多學校中存在。
2.素質教育環境下潛在的消極因素
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一片生機,正確的素質教育不僅孕育正確的體育觀,而且促進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但是,也有一些學校停滯不前,從而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造成了消極影響,體現在:①課程設置表面化。例如:在檢查中發現部分學校只是把體育課程落實在課程表上,在實際操作中,讓
“主科”老師兼任體育教師,所以體育課仍然是有名無實。②教學重點把握不準。體育課堂教學是發展小學體育的主渠道,離開學科課程,片面強調活動課程,強調業余訓練舍本逐末。③創新意識淡薄。體育課堂本身需要創新,很多學校仍然忽視體育課堂教學,把工作重點放在業余訓練上,熱衷于比賽的名利,不能建立一個寓快樂于知識學習、技能練習、個性發展為一體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④體育活動課程未落實。活動課程在很多學校一直只體現在課表上,實際上大多被“主科”擠占,朗朗讀書聲充斥每個
班級。
3.體育教師素質不過硬,滿足不了現代教育要求
要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是關鍵。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決定著學校體育發展的興衰。目前,在小學中,科研型體育教師較少,相當一部分老師屬于下列三種類型:
①經驗型,這類教師多為運動員出身的體育運動學校畢業生,他們習慣把自身訓練經驗用到體育教學中去,強調技術、技能的學習,忽視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②知識型,這類教師多為兼職體育教師或少數體育專科畢業生,他們沿襲前蘇聯的體育教學管理理論,過于強調體育課的模式和嚴肅性,強調增強學生體質,忽視了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③不負責任型。這類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太差,悲觀消極,整天吊兒郎當,自己不尊重和珍惜自己的工作。最終的結果不僅職業道德差,業務能力也不見長進。
4.地區經濟發展上差異較大
體育本身是一種純消費運動,體育教學需要場地設施,優化體育教學離不開現代化教學設備,各種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錢,沒有一定數量的體育器材和設施,開展學校體育教育只是一句空話。因此經濟基礎是保障。
二、加強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主渠道,體育教學應改變以往“重運動技術,輕身心健康”的現象,也不能只定位在增強體質的層面上,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和愛好,使之掌握基本的體育與健康和運動技能,形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最終使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
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思想是一個思維創新過程,體育教師必須吸取國外先進體育思想和實踐,結合國內體育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體育教學理念和課程體系。
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思想,不只是教育部門領導和體育工作者的事,關鍵是讓學生懂得理解這種觀念,因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快樂體育觀和成功體育觀。
2.重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提高體育教師隊伍是加強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師資隊伍建設不能只定位在提高隊伍的學歷層次上,要重視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使他們敬業愛崗,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文化知識儲備,并使他們善于從其他學科中吸取教學經驗,為體育教學服務。要想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以保證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并通過課題研究不斷改進體育課教學和評價方法,要提高體育教師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水平,這是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
3.加強體育課堂教學改革
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到課堂上,因此,課堂教學目標、方法、手段和評價的改革成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一定要屏棄應試教育影響下的“重競技,輕教學,重教法,輕學法,重結果,輕過程,重嚴謹,輕活潑的現象。以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
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為宗旨,建立一個寓知識學習、技能練習、情感體驗、個性發展為一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4.加強體育教學的科學研究
體育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但體育教育科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研究,是針對體育教學中的一些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深層次的探討,沒有科研,體育教學就會停滯不前,唯有科研才能推陳出新,不斷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東橋中心小學)
編輯 王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