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翔
摘 要:審美教育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高中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而且對實現學生德育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詳細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價值及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美育教育;寫作水平;教育資源
高中語文不僅能夠熏陶感染學生的態度與情感,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品位。將美學與讀書、學習知識與陶冶思想情感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是傳統語文教學的重
點。在教育體系不斷更新的現階段,這一優良的教育傳統更值得教育界繼承與學習。
一、美育教育對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有重要作用
語文老師要將全部情感投入每一節的語文課程中,并盡可能地讓學生融入語文課內容的情景中。然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語文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的語言一定要盡可能地做到:或如珠迸玉碎、飛流直下的高山瀑布;或如千里奔騰、洶涌咆哮的激浪長河;既要揮灑的淋漓盡致,又要揭示的鞭辟入里;既要演繹的妙趣橫生,又要描摹的繪聲繪色。在課堂中,語文老師所表達的語言要有一定的繪景與傳聲能力,能夠讓學生感覺所學的內容影像就在眼前,所學的內容聲音就在耳邊。這種語言妙趣橫生的表達與語言激越高尚的流露,就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或者一篇優美的散文一樣,帶給人一種藝術享受。在這種情況下,若再配上語文老師豐富的表情變化以及完美的動作和手勢,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對美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創造美與欣賞美的能力。
二、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對于很多高中生來說,作文是讓他們最頭痛的。而且作文教學本身就屬于一種文學與思想相結合的綜合性訓練教學。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語文老師既要訓練學生的文學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要將審美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要想保證學生能夠寫好一篇文章,關鍵就是要保證學生對文章的寫作對象有足夠的情感體驗。此外,要想讓學生能夠從作文的寫作對象中挖掘其潛在的美感,單純地靠在語文課堂中老師的簡單提示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老師要將所有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確保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的審美情趣能夠充分激發出來。例如,鼓勵學生積極投身于易俗移風的生產實踐活動,充分領略我國名山大川的優美風光,學習與了解我國英雄人物的光榮事跡等,這些都能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類的偉大、革命歷史的壯麗以及科技的先進等,以此來獲得美感。
三、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審美教育資源
在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有大量反映人類偉大發明與創造力的文學作品,在描寫古今中外的園林建造和建筑方面都極具魅力,
各個方面都是勞動與美的體現。比如,《中國建筑的特征》的作者以嫻熟的文筆、淵博的美學知識以及高超的文學素養,在對文物、建筑以及園林進行系統介紹的同時,更多地滲透了作者贊嘆之
情,高度謳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創造美和勞動美。所以,在就這些文學作品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一定的審美情感得以啟
發,通過朗讀課文,去感悟美、發現美以及創造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對我國勞動人民的仰慕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審美教育進行加強,能夠增強學生獨特的美感體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審美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劉錦玲.高中語文教學應發揮美育功效[J].語文學刊,2012(5).
(作者單位 重慶市潼南塘壩中學校)